充值小说导航 > 游戏竞技 > 尘埃之躯 > 第112章 菩提树下

第112章 菩提树下(1 / 1)

BA和MA决定,是时候提醒他了,如果他不知道人类几十万年的过去史,他如何能获得深刻的启发。

在一个深夜里,王子正在打坐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些声响,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惊呆了,眼前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自己仿佛就身在其中,这个画面一开始是静止的,不会儿开始动了起来。

一队队穿着兽皮或者枝叶裹体的人们聚集着往远方迁徙,他们累了就停下来升起篝火,第二天又继续前行,一路上这群体的人数不断减少,但是新的生命又诞生了,人们在悲痛中,盼来了希望,迎来了欢笑声。

这个群体的迁徙就像一部纪录片一样,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春夏秋冬,身上穿着的枝叶、兽皮变成了麻料服饰,终于有一天他们看到奔腾的大河,不远处高耸插入云中的山脉挡住了去路,王子认出了这就是养育自己部族和自己的圣河,圣山,看到这些场景,王子的眼睛湿润了。

他认为这是自己常年冥想之后获得的启示,“哦,难道我们是这样来的。”

这是BA和MA用三维全息影像技术向王子投放了一段水族迁徙的历史画面,这是新人类的起始篇章之一。

为了试探王子昨晚见到影像的感受,一大早,BA就送来了些吃的东西。

BA和MA装扮成农夫留在这里,已经七年有余,她们经常会接济一些食物给这位王子,借此机会他们也聊了不少话题。

今天王子看到BA一大早就送来果蔬,连忙向他致谢。

闲谈中,他向BA说起了昨天夜里自己见到的“梦境”,他感到非常的惊讶,他对BA说:“我一开始以为自己在梦中,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竟然是清醒的,那些情景真是令人感动,但是又令人不解。”

BA有意引导他继续和自己交流下去。

他向BA描述着:“梦中的印象太清晰,太深刻了,我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身上有很多毛的人,正准备送别逝去的亲人,在掩埋尸体之前,没有想到,其中的一个野人掉下了一滴眼泪,这个情景非常感人。

“野人?”BA问道。

“哦!他们穿得很少,相貌非常丑陋,不过他们一路走来,越来越像我们的样子。”

“是不是我们的祖先呢?”

王子疑惑地看着这个农夫,然后点点头,心想: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被农夫提醒后他自然地有些抵触,因为对方是一个大字不识的首陀罗原住民,这是四大种姓中最低等的一个支派,自己平时和他聊些生活上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太寂寞了。

王子再次回忆起梦中的情景,连贯地回想起来,确实像是这么回事。

他低声感叹道:“人总是绕不过生老病死的循环往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从祖先们开始懂得牵挂之后,应该就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当那位祖先看着亲人逝去而掉下第一滴眼泪开始,我想他们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他或她去哪里了?还能回来吗?

这种对故人的眷念产生了爱意,当某些人第一次开始有了揪心的感觉,这种最深刻的情感直接影响到我们,开始有意识的要珍惜身边的亲人,由此及彼,产生了爱,而且爱的范围逐步扩大了。

正是不断扩大的爱意,导致了众生有了内核,(在幻象中他还看到一个“野人”,摘了一朵小花戴在了他身边的女人鬓角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了一个需要我们照顾的对象。”

BA看着他心里想:就像地球热融融的地核跳动着,温暖着这颗行星。

王子似乎深有感触,他本来不想向这个农夫说太多,但是看到对方渴望的眼神,他就继续说道:“亲人的情感,使种族内部联系更加紧密,去世的人不再被随意抛弃,而是加以珍惜掩埋,大家相互地关心爱护,共同应对恶劣的环境。

这种爱意不断在扩大,爱延展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事物,因为情感首先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有了东西才能表现出你的爱。渐渐地众生试图去占有力所不及的事务,那就是欲望。

欲望的起始、过程和结果伴随着欢笑和泪水,痛苦也就随之而来,我看到早期的部族之间并不排斥彼此交往,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带来一些不快和争执,也许是夺去了亲人的性命,也许是夺去了财产,也许是霸占了土地等等,当然也有部族内部的不快发生,所以爱的反面形式就是恨。

我的理解是任何已经得到的和暂时无法得到的,都在爱和恨的范畴之内。”

BA听到这里不由得点点头,心里想:金族经典中提到的“该隐杀弟”,就是传说中最早的人类犯罪案例,“该隐杀弟”,并非物质利益的争夺,而是嫉妒上帝的恩宠不平,这就是人类因爱生恨,导致关系变化的首个惨剧发生。

看着农夫聚精会神的样子,王子继续说道:“自从有了爱和恨的情绪蔓延后,我们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早期的族群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组织在一起反对某个部族或者是商讨如何与某个部族联姻等等,婆婆妈妈的事越来越多。

得到了、满足了就是爱;失去了、被骗了就产生了恨,部族的发展其实就是在这两个字的纠缠中建立起来的。”

BA想:这种对立的情感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王子说着、说着思路逐渐打开了,他似乎是在说给农夫听,又像是自言自语:“直到今天我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围绕着利益的得失,就是围绕着亲情、情爱的分分合合而不断从事着相应的应对行为。

我们开始走向唯利是图的发展历程,当然也因此才不断进步,但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烦恼。如果我们放弃爱意和恨觉,世上的一切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了,争夺利益就是为获得物质吗?

不是的,更多地时候是为了让我们开心,去除没得到前的苦恼,一个人要糊口饭吃不难,难的是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如何摆脱恨。”

BA心里想:就像这个宇宙,有明物质,也有暗物质,在爱和恨的彼此纠缠中造就了社会发展,也带来了各种麻烦。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天斗,与人斗的结果。

王子收不住话题,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为了让亲人吃饱穿暖,要拼命的劳作这就是爱,为了预防不测而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就是恨的肇始。

众生变得只知道索取,而厌恨失去,当这种对立情感发展到极致时,恨超过了爱,众生就会堕入深渊,威胁到每个部族的延续。

一切的痛苦都因来之于爱,要解释这一切的答案说来也非常简单,爱产生欲望,欲望不得而产生恨,原本是因为爱一个人或喜爱一件东西,却因离世或得不到而产生痛苦。

要去除内心的挣扎,无非就是放下爱和恨,那么一切就归于平静了。”

他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是一国王子,想尽荣华富贵荣,然而自从他懂事之后,无奈地看待周围苦难深重的人们,包括自己的亲人逝去,生命是财富无法挽回的,还有那些宫廷残酷的斗争,为此触动了他出家的念头,试图通过刻苦修行来寻找答案。

他沉思良久,说道:“也许我之所以没有悟道可能问题不在于肉体上的修行,而是我的牵挂没有断绝。”

让我们来跟着他的感觉穿越人类发展史。

昨天晚上当看到BA提供的影像,王子就像进入了时空隧道,历史闪电般的往回倒,时光突然停在了一个猿人的身边,他正在看着一个躺在地上的女伴。

这个猿人长久地注视着这个离去的伴侣,多么希望她再看自己一眼,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把四周照得通亮、通亮,光线的变幻使他发觉对方的身体似乎动了一下,爱人往日的神情似乎又回来了,他以为她活过来了,但是一会儿他又失望地低下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的时候,一滴眼泪随之落了下来。

王子看到了这滴眼泪,顿时感悟到了心结的来源,他示意时光再往前进,当移动到不知道要流泪的时候,这不就没有纠结了吗?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如果我们不会滴下那滴眼泪,何来爱与恨,及其衍生出来所有的情感世界呢?每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都来源于牵挂。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王子已经习惯于和BA聊天,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心声,而这个下等种姓的农夫似乎和自己很有缘分,他虽然话不多,但总能跟随着自己去感悟出一些东西。

他告诉BA说:“如果人们没有了爱意和恨觉,所有的欲望也就不存在,内心的痛苦自然就消失了。”

BA看出他领悟这个道理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心情开朗多了。

“空”成了他所开创的新信仰的根本法门。他很希望把这种感悟传播给他人,让大家都能获得自我修行之道,解脱之道。

“以前修行者的目的是希望解脱自己,而我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众生,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部族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包括我的部族也经常陷于争斗死亡,生命在某些时期变得没有意义,无论你是站在哪边都难逃劫数。”

在他35岁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感悟到了人生终极境界:痛苦、痛苦的根源、痛苦的终结、通往痛苦终结的道路。

因此王子立志要推广自己的心得,新信仰就此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他看着BA似懂非懂的样子,叹了一口气,现在自己身边没有其他听众,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圈内的信仰模式,只有身边的这位农夫,似懂非懂地听他讲解复杂的哲理。

不过虽然这个人从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普通,甚至有些粗俗,但是释迦摩尼很看好BA的惊人记忆力,他所说过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农夫都不会忘记,这有助于将自己的感悟传给其他人,看来这个农夫进步很快,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屈膝畅谈的时间更多了,BA将他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保留了下来。

BA原本想示意王子向金族学习,成为一个用律法来规范部族的先知,因为他毕竟曾经是王子,有这样的号召力,但是后来BA觉察到他对信仰具有独特的认识。

他正在创造一门“解脱学”,这种解脱学是对爱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如果你爱,就不要去爱。

为什么说“如果你爱”,事实上这是一个肯定句,绝大数人,生来都会爱上某样东西,这是无可辩驳的,使用“如果”一词,只是口气上听起来比较顺耳,不会那么武断。

人的一生,到底是要否定爱,还是肯定爱,只能由众生自己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一定会因爱而遇到麻烦,没有哪一个可以逃离苦难。

无论是贫困者、富贵者、执政者、相爱着的、遇到不幸的,受到打击的,都会因爱而产生欲望,最终带来痛苦。

他立志要成为世人的关怀者和人生的职业导师,也就是第三方验证者。

今后你们都可以来找我,随时可以来加入我的信仰。我时刻在等着你,不再排斥你,不再躲在阴暗的角落愤世嫉俗当一个苦行者。

释迦摩尼就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他的信仰体系里分出了大爱和小爱,小爱要坚决放弃,因为它会给你带来恨,大爱就是众生平等、互助。

这是一门如何去除烦恼的智慧,BA原本是想让他看到影视中生死过程和混乱场面,触发其改变世俗立法的兴趣,没想到他产生了相反的认知,放弃了世俗。

这种观念和金族直面理解“爱”很不相同,在金族里对爱的理解非常现实而直接,如果BA不能给他们示意或带来好处,他们就开始抱怨了,直到对他不理不睬,而这位王子主张从“解脱”的角度,来诠释人生的境界,这将是另一种平衡。

BA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将使人类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竞争的局面,那么在精神世界也应该可以多样性!精神层面上的不同认识,将塑造出不同群体之间的根本差异。

陪伴人类一路走到现在,BA和MA非常清楚,新人类的所有族群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所使用的手段都是完全相同,未来也是相同的,欲望也是完全相同的。

而只有在信仰层面的差异才能造成族群特殊的味道。因为不同的信仰对生死的不同理解,也就会产生出根本的种族差异,才能将新人类分离出不同的角色。(这将为今后形成3-4种民族性打下基础)

BA和MA记录着释迦摩尼的言行,分析着这种信仰的发展和影响。

系统主机的解析报告传输到了BA和MA的大脑中:“这将形成另一种和金族差异化的信仰结构,未来,这种信仰将不参与到日常生活的立法中,而是将精神世界从现实世界里剥离开来。

在这个体系内的部族,未来将形成二元化结构,既政教分离,不同阶层的关系就好像水(部族平民)和油(部族权贵)的关系,水承载着上面的油层,但他们大多数时候彼此不相融合,互不相干,各成体系。

这种信仰只是对同一个阶层起到作用,是一种平行的信仰模式,而不是纵向的对社会结构起到变革和影响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的社会结构将会非常的稳定。

上面的油层(金字塔顶端阶层)如何燃烧或者翻滚都不会引起下面阶层的燃烧,朝代更迭过后,一部分人完成身份的转化,绝大多数人依然如故。

因此触发社会结构变革的可能性很低,偶尔发生属于意外事件,但是很快又会恢复。”

BA对MA说道:“释迦摩尼先知的功绩,在于将原本用于个人修行的理论发展成为了一门社会学,他所宣扬的平等、互助,将给古印度带来新鲜的‘空气’,成为了新信仰的基石。”

释迦摩尼沉醉于自己的认识和解读中,导致本来就不多的听众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在那个时期,修行是个人的事情,现在大家听到不同的理念,一时难以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听众纷纷离他而去。

看着孤零零的一个弟子(BA),释迦摩尼检讨着自己的推广模式。他决定改变传播信仰的方式。

BA知道,信仰的逻辑就是要超越现实,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信仰。所以如何解答生的期盼、死的恐惧,成为了新信仰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最能吸引世人的地方。

他提醒释迦摩尼:“你见到过别人没有见到过的先人往事,不是吗。”

“是的!不止一次,所以我才能悟出这许多道理。”

“那么世人和我怎么才能够在苦难中得到安慰呢?我觉得给我带来安慰更重要。”BA向他道出了一个小人物的心态。

“是啊!这很现实,在苦短人生中,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解脱自己的办法,否则大多数人都难以承受捉摸不定的未来,那些病痛、死亡、破财等不幸,日积月累就会引发生灵涂炭等悲剧。

各种不幸都会对每个人的前程造成阻断式的打击。

所以我认为,解决痛苦的方法就是总结前面的过失来改变现状,让人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期盼,如果让一个人轮回往返就能修行成不灭不垢的新人,这个新人代表了永生。

如果每个人都去这样认识自己的前世今生,这将是一种针对个体的解脱办法。

同样道理,当我们把范围扩大,试想我们把亲人或故人的离世,想象成为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等待一段时间,再回到现实社会来,那是多大的安慰。

然后再将这种道理扩大到整个部族,整个世俗社会,那就称之为“业”。

你今生遇到的苦难,是用来弥补前世的过错,这样也是一种解脱痛苦的方式,那就是放下悔恨,期待今生的善行换取来世的善报。

也许你恨今生的不幸,那你想想,可能是你上辈子造的孽,也可能是父辈,所以这辈子要来偿还,我们也就不会那么迷茫和失落。”

BA惊喜地看着他,说:“这是一种去除恨的最好解决办法。对于普通人,您只能是这样去引导他们。”

所以,缘(悟性)觉(修行成果)和轮回观(生命永动原理)彼此作用,产生了永恒的神话故事,就此书写了新信仰的通俗演义,那就是人生是一种转换过程,无论你是贫困或者富贵,都有机会、都有报应。

根据这种理论,先知告诉后来的门徒,自己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轮回,所以他知道过去,也将预见未来。

没错,除了BA和MA之外,只有他能看到新人类的过去。

说着、说着,BA似乎回到了母星球的那段日子,他的眼前出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释迦牟尼把他说回了遥远的母星球,他知道母星球人类留给他的一切记忆都是为了新人类的繁衍成功。

她们这个级别的人工体已经不是一台设备,而是有感情的生命,她们期盼着人类在地球上重新壮大起来。

BA品味着释迦牟尼的观点,他对MA说:“他的新信仰,就像我们在月球上看地球,当我们将一个物体拉开距离来观看,是否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呢?

MA答道:“是的!我会看到地球就像一颗蓝宝石,多么美妙。”

“你还会产生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会让你摆脱世俗的烦恼,从而避免争斗。”

“没错,‘空’事实上是有内容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是看问题换了一个角度。”

“呵呵,那么你现在回到地球,用显微镜再看这个星球,你会发现周遭肮脏不堪。解脱学就是在告诉你这个道理。所以修行者不能和普通人住在一起,而是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明白,新信仰将启发后人,不要去随便爱一样东西,爱而不得就会生恨,痛苦由此而来,这是因果呼应的,是辩证关系,是整个宗教体系的中枢神经和修行要义。

当我们远距离地观察地球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感慨,生命的挣扎究竟为了什么?”

MA对着BA笑着说。“呵呵,显然你是他的第一个门徒了。”

BA和MA决定留在这里一段时间(她们认为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上百年)。

她们有些担心具有社会学功能的新型宗教会被王权或顽固的个体修行模式颠覆。

直到300多年后“白”阿育王时期的到来,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开始通过海路和陆路向周边的部族推广,她们才得以离开。

这时的佛教已经成为了可以解释一切的信仰,因为这种信仰首次突破了时间(生命无限循环、事业无限循环,大家都有机会,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机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和空间(心灵的世界无穷大)的限制,令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倾倒。

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科普教育”。

BA和MA明白这个道理,她们都知道宇宙万物都是互相转换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一个人的生死只是转移这些原子和分子的过程,它们也许重新组成了一块石头,也许组成了另一个胚胎,或大海中的一滴水。

佛教有了阿育王的保护,人工体放心地启程,前往“木族”聚居地。

最新小说: 全球降临:百倍奖励 诸天九十九重 打工人异界崛起 我真的没想当反派 快穿之炮灰女配她又挂了 我真的不是精神病人 吞噬星空之道尊 快穿之每天都在被迫谈恋爱 赛博修真2077 神豪从学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