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夏天,张若华的肚子,慢慢就鼓起来了。她喂猪的活早早地被钱孙氏停了。且她常常是吃不下什么东西,有时想非酸不能入口的,有时候又只吃得下鱼。
都说酸儿辣女,老童生因此整日见谁都咪咪笑,连对长工都笑着说:“请吃酒,请吃酒!”
而钱孙氏的脾气就加古怪。一面,她买了花布,竟然极振奋地做起婴儿的小衣服来了,并且她也常常使人给张若华送滋补的东西。一面,她又经常对家里帮佣的女仆和英子说:“呸,看老爷的下流媚好样,巴巴地亲自去买刚钓上来的鱼!腹里是璋是瓦,还没有定论呢!若是个不带把的……哼!”
女仆江嫂多嘴,这样的话早就传到了张若华耳朵里。她就平静而漠然地忽视过去。
而英子听了一耳朵这样的话,她回到偏房里,却不向张若华提及。只是有时候,英子会冒着被女工向钱孙氏告密的危险,从灶台偷偷揣些精致的甜酸枣子,给张若华吃嘴。
因为听说这是钱孙氏自己解馋用的,江嫂都不敢随便偷嘴。张若华就阻止她:“我平日吃什么用什么都够。”
英子笑笑:“不会……一点枣子而已。”
她还是有点腼腆羞怯,但是多了一点好奇,把头贴到张若华肚皮上,侧耳听:“张姊姊,孩子……刚出生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
英子大概是被钱老爷爬床的时候年纪太小,被祸害惨了。身体看起来红润,实则是每逢阴雨就肚子疼,怕是再也不会有孩子了的。
张若华摸摸她的头发,刚想形容婴儿皱巴巴的样子,就忽然一阵剜心似的心痛。
她想到了无缘的长女。
英子是惯常在钱老爷和钱孙氏之间当两面受气包,对于脸色,似乎很敏感,因此看她捂着胸口说不出的痛楚,就连忙说:“姊姊,吃枣子,吃枣子。”懂事地没有再问婴儿的模样。
第二天一早,天边刚有一抹光,蒙蒙亮,鸡都还没叫,英子就得和长工仆嫂们一起开始干活了。
钱家有一个长工,姓常,因为他耳朵特别大,别人都叫他常大耳。常大耳人很好,但是命不好。才三十多岁,看起来就像四、五十岁。
他年少的时候,为了抵偿他爹欠的八升米,才十三岁的时候,就到了钱家做长工,给钱家扛活。
常大耳同情英子的遭遇,因此常帮她做一些干不了的重活。因此英子在一次难得喘息的时候,就听常大耳讲了他的遭遇。
常大耳脸盘方方正正,额头有一道蜈蚣似的长疤痕,脸皮因为长年日晒雨淋,自然也是黑的。他讲话通常都话不多,闷声闷气,难得那天说了一堆。
“刚到钱家的时候,我才十三岁,碰上冬天,就这样也得在屋外干活。我那时候年纪小,钱家又不给我吃饱,我挑不动满桶水,也得上井,好几次差点掉井里,钱家从来没有关心过。”
说到这,他呆呆出了会神,才继续说:“我在钱家很少吃饱过,梭子(长工们私底下叫钱老爷)他们吃的是白米饭,给我的却往往只是一碗清得可以见着底的小米粥。我因为又冷又饿,还要干重活,就害了病,浑身都是虚凉,穿的吃的,都暖不了身子。我干不了活,病得迷迷糊糊喊娘的时候,梭子和钉子(对钱孙氏的蔑称),就恼怒又害怕起来,连忙叫人把我抬回家去,扔了几个铜板当药钱,假模假样说要我回家修养去。呸,当我不知道他们的主意吗?这样我就是病了,也不用吃钱家的饭了;死了,也不用钱家出钱买薄棺了。”
英子听得默然。她也受苦,但是钱家到底养育过她十几年,因此她就不说话,只是用怯怯的眼睛,安慰着常大耳。
常大耳呼出一口气,冷笑道:“我命贱,家里又砸锅卖铁,好歹让我熬了过来,钱家半点不管我死活,这时候,倒是有脸派人来我家说:你躲懒这么久,欠了这么多的活,可要代扣工钱的呵!于是就又把我拉回去了。
我病了一场,欠钱家的债务,又平白翻了一倍!钉子尽找借口克扣我的工钱,我害病缺工,她说要扣。他家的农具老坏了,梭子愣说是我使坏的,也要我赔。就这样七八年过去,这债,可真是也越滚越多。他们还尽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拿我出气。”
常大耳像是在克制自己的悲伤和愤怒:“我抽水从门前经过,门槛高,我洒出一点水,钉子就骂我弄脏了她家的院子。我吃多一口饭,钉子就骂我祖宗十八代,梭子就说我是饭桶。钱家的长工,哪个没受过气!就是这样的干活,等我年纪大了一点,算是壮年了,能干更多的活了,钱家才不敢再过于欺凌我,好歹给我留了一点口粮。
我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这时候,老爹又死了,我就干脆拼了命,分文不要地给钱家干了三年,债是没了,钱家不肯放我走。我孤家寡人,去拜了拜老爹的坟,干脆趁夜逃走了。别的长工同情我年纪小受的苦多,因此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了。”
常大耳蹲在钱家的台阶下,远处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鸡在打鸣。
英子看常大耳的悲苦的脸,看他壮年白发的鬓角,不大敢问他既然逃了,为啥又要回到钱家这个苦窝窝来。
过了一会,鸡又叫一声,常大耳才说:“嘿,我这一逃……”
“我一逃,竟然交了个好运,遇到了我婆娘。她也是个外逃的流民,办不起路引,也不敢往县城去,尤其还是个女流民,就常常避着人走……我帮她赶走了一个跟着她的无赖子……她是个大脚,她们那里最嫌弃。但是我觉得她走路稳,多好。她说天下的男人都打女人,我就说我从不打,因为我娘就是被我爹活活打死的……”
常大耳的表情甜蜜了起来。不止是才子佳人有爱情,这些土里刨食的下等的村夫村妇,也有。
“我寻思着也许别家待人厚道些,就紧接着,我俩一起跑到了一个叫德顺的村子里,给一家于姓老财做工。她在厨房忙活,我做长工……”
常大耳没有说下去,英子看他的脸色,也不敢问,只是听到从他的嘴里恶狠狠挤出一句话:“天下的地主老财,原来是一样德行!”
他嘿地冷笑一声:“英子,原来这钱家还算仁厚的!我媳妇,可就折在于家了。为了我们辛辛苦苦攒的六亩地,活活打死了我媳妇!”
然后他就站起来,走开了。
地主老财们,想要不败落,那就要苦心孤诣的不放过任何一亩可以增加的地。这,大约也是“节俭”、“勤奋”吧。
这时候,天亮得有些火候了,清晨的味道重了起来。英子看见两个一胖一瘦的身影走了出来,前后的影子投在地上,就像长工们说的,的确一个像梭子,一个像钉子。
胖的,钱老爷。头脚两头细,只有中间肥,活梭子。钱老爷,为人也像梭子。对上对钱孙氏,总是明里恩爱背面诽谤,对下对长工,都是苛刻无情,转脸翻眼。只有对中间的一些还要大幅利用的人,比如能生孩子的张若华,比如能尚且能让他享用青春躯体的英子,他就和蔼许多,只是这和蔼也有限度。
瘦的,钱孙氏。脸圆身子瘦,越往下越是扎人。钱孙氏,为人也像钉子。明面上,笑眯眯,对着钱老爷,还能偶尔显温情。对下对张若华长工英子,按照对她的重要程度来苛刻尖酸。英子最末,所以是被钉得死死的,常受支使。
英子想笑,又觉得自己不该这么笑太太。又怕自己刚才和常大耳的闲坐被钱孙氏和钱老爷看了去,连忙走到一边,开始扫院子。
第二年的五月,钱家从上到下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张若华的凄厉呼声响了起来——她那鼓得出奇的肚子要生了。
钱孙氏激动地手直哆嗦,直勾勾地立就在里面泥像似的等着。
钱老爷这个老童生,竟然脸上也有了光彩:“我听到了,哦听到了!”
“还没生呢,你听到了个啥!”
钱老爷充耳不闻,只一个劲地念叨着:“多敞亮的哭声,定是我家的儿。只有男孩的哭声才这么敞亮。”
即将老来得子,他比中举都还高兴。
度日如年了一会,里面响起婴儿重重的哭声,只是这哭声有些重叠。稳婆出来了,先是说:“女孩——”
“啊!”一声惨叫,钱老爷和钱孙氏合力地凄惨地喊了起来,一下子面如死灰。
稳婆定了定神,才继续说:“女孩,并一个男孩。恭喜老爷夫人,是龙凤胎。”
钱老爷的面色立刻红润了,钱孙氏也立刻堆起笑,问:“男孩几斤几两重?活泼吗?”钱老爷也期盼地看着稳婆,同等着答案。
稳婆做出虚掂的样子,比划了一下笑道:“知道您二位的念头,那是个我近年见过的最有分量的大胖小子!”
钱孙氏以第一功臣自居:“这是我不断让张妹妹进补的缘故。”钱老爷也咪咪笑,难得发自内心地交口称赞钱孙氏,恨不得立刻进去抱儿子。
英子有些急,一直插不上话。只是这个时候,她听了这些话,心里实在才着急,这才鼓起勇气,嗫嚅道:“那、那么大个小子,那个女孩儿也好嘛?张姊姊到底怎么样了?”
胎儿过大,的确老娘要吃大苦头。钱孙氏立刻唾了她一脸:“呸!没得提起晦气的东西干嘛?快快快,让我进去看看我儿子——”
按典妻的规矩,儿子一生下来,就和张若华没有丝毫关系,她只是一件为生下儿子而租用的器具,而孩子这个产品,自然是钱家的,也等于钱孙氏的儿子了。
英子抹掉唾沫,眼眶有些红,但是她还是少有的厚着脸皮,硬着头皮,跟在钱孙氏后面进去了。英子跟在钱孙氏身后,偷偷摸了摸怀里。
照例说男人不该进刚生产的产房,何况是读书人钱老爷。但是听到那个儿子,钱老爷不顾别的一切了。他一定得亲眼看看钱家的种。
这时候,虚弱至极,面色苍白的张若华,男孩被放在她的左边,女孩放在地上。
她抬起头,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个孩子——皮肤皱巴巴的男孩被裹在布里,被抱在钱孙氏怀里哄着。钱老爷也眉开眼笑地看着儿子。
张若华低低地,痛楚地,叹息一声。
她经吃力地弯下腰,要去抱被按照女婴一贯待遇放到地上,被无视了彻底的第二个女儿。
但一双细胳膊已经提前替她抱了女婴到床边。是英子。
英子的柳叶眉羞怯地弯着,看钱老爷他们都只顾看那个男孩子,她悄悄地掏从怀里出一把红通通的滚圆的枣子:“张姊姊,听说枣子补血……”
她好奇地看了一眼同样是皱巴巴的女婴,她似乎不惯夸人,红着脸颊褒奖说:“长得像你,姊姊。她好看。”
女婴回应似地无知觉的微弱的呀了一声。才十五岁的英子快乐地像大孩子那样笑起来,脸颊更红了,惊奇地说:“她听得懂我说她?”
张若华捧起红枣,一时凝视着英子,她笑了,刚想说什么,然后就听见钱孙氏说:“啊呀,我儿怎么哭起来了。”
她检查了所有,没有找到理由,看了一眼张若华这边,就很不高兴地喊说:“哦,原来还有一个赔钱货。女婴最招阴物,容易惊吓阳气,损害我儿,英子,你快把这赔钱货抱出去。”
但是今天见了这些新奇的新生命的英子,似乎被这孩子们的生命力,冲得胆子大了一些,竟然怯怯而又勇不可当的说:“太太,这不好,都是老爷的孩子。”
钱老爷听了,也有点犹疑:“夫人,这……”
钱孙氏被激怒了,她盯着英子,先是重重地,示威性地又带柔情的叫了一声:“英子!”
英子这个名字还是钱孙氏给年幼的英子取的。小时候每次钱孙氏这么喊,英子都会像被母亲喊一样顺从。
一向最怕钱孙氏这么喊她的英子,这次竟然不动作:她不能把这个小小的女婴抱到外面,外面有风呼呼的吹,而这个小孩子太柔弱了。
钱孙氏就看向钱老爷,重复了一遍:“老爷,女婴阴气重,冲撞阳气。”她示意似地举了举手里的男孩。
钱老爷这回反应过来了,那一丝的犹豫立刻抛到了脑后,为了儿子,连声地喊:“英子,快把这个女婴抱出去,抱出去!”
英子呆呆地重复一遍:“可是,老爷,这也是……”
看英子不肯实施,钱老爷就喊:“稳婆,稳婆,你来——”
张若华虚弱至极地躺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出生,不自知就被拿来当了对付自己姊妹的最好的武器。她觉得满嘴的黄莲味:不知道是被什么苦的。
但也许——是因为这个世道本身就是苦味的。
就在生完孩子后的第二个月,张若华身体养好一些,钱家决定要提前决定结束典妻,遣返张若华回夫家去。
钱老童生呢,一为心肝儿子的缘故,二为爱清奇眉眼的缘故,竟向钱孙氏提出来:他愿意再拿出一些钱,将张若华永远买下来。可是钱孙氏的回答是:
“你老糊涂了,人家会留恋你这一个青春入土的老东西?”
钱老爷听到这句冷笑似的话,气了又气,还是忍着,笑说:
“你想想心肝儿没有姆妈……”
钱孙氏看他一眼:“我不是他的姆妈么?”
钱老爷一时无话可说,只好转身了。
张若华倒是想多留几个月。不是她脸皮厚,爱什么钱老爷的一把肥肚子。而是她实在舍不得她的孩子。
只是钱孙氏这么说:“你已经让英子向着你了,你还想让谁投着你呢?老爷吗?你要脸,要么,多拿些钱走;要么,你就一分不要拿。你需知,这可真是令人气愤:当初,我们说好的,要生儿子。可你居然多生了个晦气的女儿。原本凭这个,我家大可一文不给的。所幸看在我心肝儿的份上,面子情得给你。”
张若华最后只得选择拿了多一点的钱,然后母女俩都立刻被赶回岑家村去。
对,母女。钱家不要那个女婴。他们认为这是多生的。这是个连地主家都不会留多余的女婴活着的时代。钱家自认已经足够仁慈,为了那女婴好歹留着钱家的一点血,还多给了张若华一些钱。
“叫一顶轿子送她去么?”
钱孙氏抱着男孩,说:“走罢。需知轿子如果是抬到那边,那轿钱就是那边付的,岑家又那里有钱呢?听说她的亲夫连饭也没得吃,她在我家吃得发白发胖,还是让她走回去,一路好瘦一瘦,免得她亲夫怀疑她在我家过得太好,而怀疑她留恋我家。何况路也不算远,坐轿子要一个下午,那行路约摸一天就够了——让她早点出发就是。”
钱老爷有子万事足,也觉得夫人说的很有道理,便一切赞同钱孙氏。
钱孙氏也很满意,觉得这是夫妻和睦的契机。
只有英子偷偷跑去送她,塞了自己积攒下的一搭链东西。
张若华背着女儿,握着英子的手,平静而坚定的说:“英子,我不要。”
但是东西不要,傻英子却还是痴痴地送出去老远。因为尴尬的身份,她很少有同龄的朋友。她舍不得。
这次送别,是张若华最后一次在钱家见到英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不是塑造极品。极品是指种田文等各种文里极端的那种恶人塑造,而我文里的这些人,在那个时代,是相当普遍的,所以也就不算极品了。
里面有一些是有历史原型的真事,被我改编了一下。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