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燕之战已经进行了数月时间,而在面对秦国的强势进攻时,燕国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一座座城池被攻下,眼看着就要打到都城了。
而燕王喜也看出了秦王是铁了心要再来一场灭国之战,便集合了所有兵力打算殊死一搏。
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拼死一战却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
秦军兵分两路,首先王贲率领着十几万的主力军队,将燕国的大部队围困了起来,使之无法回援。
而李信则是带着几万名骑兵长途奔袭,如同一柄利刃一般直插敌国心脏,短短数日便抵达了蓟城,并发起猛烈突袭。
突然到来的精兵将燕国都城的城防军打的措手不及,仅仅只支撑了不到两日的时间,城门便被攻破。
李信直接带人杀入王宫之中,活捉了燕王喜,并缴获了大量的钱财。
至此,燕国正式宣告灭亡,又一个国家臣服在了秦军的铁蹄之下。至此,魏国便成为了继韩赵魏之后,第四个被秦国所攻陷的国家。
王贲在代表秦国接受了魏国的投降之后,一边继续率领军队去占领魏国其它的土地,一边派遣李信将魏王假送往咸阳,交由秦王发落。
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将魏国全境尽数纳入大秦的版图之中。
秦国,咸阳宫之中。
秦王政坐在一座宽敞的大殿之内,那些侍卫以及宫人都被赶了出去。
整座殿内只有两个人,除了位于上方的嬴政之外,就只剩下刚从燕国赶回来的李信了。
嬴政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开口道:“此次征伐赵国,辛苦爱卿了,待明日寡人便为你接风洗尘,论功行赏!”
李信那年轻的脸庞之上,浮现出一抹昂扬与自信,恭敬的拱手道:“全赖王上高瞻远瞩,调度有方,才才可以如此顺利的拿下燕国。末将只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嬴政说道:“爱卿不必过谦,你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很不错,孤心甚慰。”
说着话,严肃的面孔上很是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听到这般夸赞,李信的心中也是一喜,随后道:“蓟城被攻破后,燕王喜被末将所俘,如今已经待到了咸阳,大王可以看一下。”
嬴政摆了摆手道:“这个不急,之前寡人让你办得事情,怎么样了?”
听到问话,李信拱手道:“末将有幸不负王命,在燕王宫之中将其寻得,还请王上御览!”
闻言,嬴政的脸上顿时间浮现出惊喜之色,经过前几次的失望之后,对于已经不再抱有多少期望,没想到这次竟然被对方给弄来了。
随即连忙道:“快,呈上来!”
话音落下,便见一名宫人从殿外恭敬的走了进来,双手之上还捧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匣。
李信将其接过,亲自送到了嬴政身前的桌案上。
嬴政抬手将木匣打开,随着一阵金黄色的光华闪过,一只精致奇特的铜盒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见到此物,嬴政眼前一亮,嘴角不由的翘起。
随即笑道:“好,好!”
连道了两声好,显然心中很是满意,抬眼再次将目光放到了李信的身上,眼神之后满是欣慰与喜爱。
自己果然没看错,这李信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将领,在这一战中不仅攻破了燕国王都,还将铜盒也带了回来。
要知道,这可是连王翦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此时,其心中不由的生出了万丈豪情:我大秦人才济济,即便没有王家,也足以扫平六国!
随后笑道:“爱卿此次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
李信单膝下跪,垂首道:“为王上驰骋疆场乃是末将的职责,虽死无悔,无需任何赏赐!”
看着对方这般姿态,嬴政的新郑更加满意了,开口道:“秦法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次你的功劳不小,理当封赏!”
稍微思量了一下,随后道:“李信攻破燕都,俘获燕王,立有大功。今爵位升三级,赐千金,晋为驷车庶长!”
话音落下,李信眸光一闪,心中也是微微一惊。
他知道自己会受到赏赐,但没想到封赏竟然会这么重,要知道原本他的爵位是又更,在二十等级爵位之中排在第十四。
而这次却是直接连升三级,成为了第十七级的驷车庶长,成为了大秦的顶级贵族,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当初王翦也曾实现过三连跳,但那时他可是攻灭了强大的赵国,而自己虽然也在灭燕之中中立了不小的功劳,但却无法与前者相比。
要知道,即便是攻灭了魏国的王贲,如今也不过是大庶长而已,只比他高了一个等级。
很显然,这次的封赏明显是有所偏颇,多了一些特殊照顾。
李信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叩首道:“多谢大王厚爱,末将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爱卿请其,这是你应得的奖励,日后收服齐楚之时,还需要你多多出力。”
嬴政笑着说了一句。
听到这话,李信神色一动,开口问道:“王上想对齐楚两国用兵?”
嬴政点了点头:“如今山东六国,如今已得其四,只剩下了齐国与楚国,若是将其一鼓作气拿下,便将实现天下一统的伟业!
我大秦奋六世之余烈,直到如今终于可以实现历代先君的夙愿了。”
听到这番豪言壮语,李信也是被感染了,满怀激动的说道:“末将愿为王上驱驰,为您扫平列国,一统天下!”
嬴政不仅大笑:“哈哈哈,好!
有着爱卿这般股肱之臣,何愁大事不成?齐楚之地不过尔尔!”
随后看向对方道:“寡人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若是由你领兵的话,需要多少兵马能够攻下寿春?”
闻言李信眼前一亮,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大好机缘,绝对不能放过。若是能够把握住机会,将来封侯也未尝不可。
随即拱手道:“楚国军力远不如我大秦,若是末将为帅,二十万大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