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不单单是陈耀武传回来说,他下个月就要回来了,还有另外一个一封书信,陈耀文的同窗让人一起带回来的。
说是明年四月之后,陈耀文肯定能去京城,因为皇上已经给了这样的承诺,只是没有声张而已。
这也就是意味着,随着现在时间的流逝,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六万远离故土,去京城了。
如果说,能够去京城的话,那就好了。
虽然舍不得这个地方,但是终究是要离开的。
只要是想要往前走,那人生中的所有东西,都是要有一个重新的开始。
虽然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背井离乡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的话,这只是一个重新的开始,也许对于故土,他们没有这么多的留恋。
不管咋说,人总是要改变的。
所以呢,这样一来的话,现在留在这边的时间,已经是相对比较少了。
虽然说和那些乡绅的关系也不算是很好,但是至少还是有点关系的。
之前也有一些人,至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陈耀文以前刚来的时候,成立的东西都不好,不单单是路上,石子路的不好走,而且现在,最重要的是,当时城里的条件都不好。
不单单是很多人的日子过得不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很多穷人,连找个地方住都没有。
所以刚来的时候,城里是有很多那种小偷。
除了一些人本身就是懒惰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机会去赚钱,所以才做这种事情。
因为是没有机会去赚钱,所以说,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做这种事情,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其实不管怎么说,都没有现在这么如意。
陈耀文过来的时候,真的是希望,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掉更多的问题,至少能够给大家一个很好的环境。
不管是衣食住行,都要给大家一个保证,至少能够让大家找到活可以去做。
只有大家都能去做事儿了,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少了。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做,那大家忙着去赚钱,就不会惦记着当个小偷。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善良的,这一点,其实陈耀文自己清楚。
如果自己能够有资格去解决一些问题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难办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既然是来到了这里,就应该是保证好大家的衣食住行,这才是施展抱负的一个方式。
他想要做一个有能耐的人,至少能够彻底的解决大家的生活问题,所以说当时来的时候,跟着沈成,也算是很热血的。
可是一开始来的时候,就算是有这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都需要钱呢,一开始没有多少钱,所以,一些乡绅,都是尽其所能,把钱给了他用。
因为一开始许家,也没有多少钱,就算是有心想要帮忙,但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所以说,在当时那个时候那些
虽然这些人作为乡绅,一般肯定是唯利是图的。
能够成为乡绅的人,多半都是那种商人。
书上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正因为是这样,但是他们当时能够把钱拿出来,给陈耀文用,就是相信陈耀文这个人,绝对是能够让他们把日子过得好的。
不管怎么说,他们就算是很注重利益,但是还是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那些普通劳苦人。
这也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态度。
因为他们当时把钱拿出来给他用的时候,并不是说是要给他,当时特别的尊重陈耀文,相信他不是要钱的那种人,所以说,就会特别的叮嘱,一定要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这也算是他们为了那些劳苦人的一些心意吧。
因为他们是这么做的,所以陈耀文对他们的看法也特别的好,至少对他们的印象,也不是一个普通商人的印象。
因为当时这些人的帮助,再加上许家的帮助,这才成就了今天的陈耀文。
要说成就今天的陈耀文,谁的作用最大,那肯定是许家,特别是许阳。
但是其他的乡绅,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当时他们把那么多钱给拿出来,这对于当时的陈耀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后来又来了灾民,陈耀文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又给了一些钱。
虽然说在当时那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商人,都已经故意抬高价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跟许家一样,便能够赚到钱的时候,放弃这种不厚道的行为,保持原来的价格。
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后来的生意中,他们有更好的印象留给顾客。
后面的生意的确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也不能说,后面的生意很好之后,就忽略了他们曾经的那些努力。
他们之前给的那些钱,都被陈耀文用了,用在修路,还有彻底解决那些贫苦人的生活。
这个时代来说,多数人都是过得比较辛苦的。
如果说是风调雨顺还好,可能能够靠着这个,能够吃饱饭。
但是如果出现了问题的话,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很弱的,所以说,就像是去年出现雪灾的那些人,一旦是出现了问题的话,只能走。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这样的日子过得是比较辛苦的,所以呢,陈耀文想要让他们承担得起风险,就必须要鼓励商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鼓励和商业的发展,大家才能在空闲的时候,去到城里,找一份活儿去做。
这样的话,哪怕是遇到了不是风调雨顺的年头,至少也能花点钱去买得起东西。
陈耀文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大家好。
后面把路铺好之后,就算是遇到了下雨天,大家可能也不只是躲在屋里,什么都不做。
能做的事情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现在,陈耀文肯定是要感恩那些,提供帮助的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