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负责卫生的四个,三层一个,还有的是其他的杂务。”中年主任对自家楼里的人事很熟悉。
\t“那,这个十楼负责卫生的叫什么名字?年纪多大?性别?”鱼头一连串的问。
\t主任业务很熟,“付刚,男,大概二十二三岁,小伙子平时很勤劳能干……”
\t“把这个人重点了解下,查一查这个人的底细和昨天的行踪。”鱼头对叶队说,“问问张法医那边有什么发现?”
\t说话间,叶队的电话响了,“是张法医的。”
\t“喂,什么,尸检发现女子肺中有极少量的麻醉剂,初步判断是乙醚,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在女子衣服等处发现了有异性的指纹。”
\t“哦,我明白了,原来如此!”鱼头神秘的一笑。
\t“怎么回事?”叶队还是疑惑不解。
\t“抓人吧,不出意外,就是那个付刚……对了,取指纹,再比对一下。”鱼头信心满满地说。
\t众皆愕然!
\t果然,当天下午,付刚在分局的审讯室没扛过两个小时就全部交代了:
\t付刚高中毕业,却比较好学,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清洁工,但有金大的氛围,他还是前年就来应聘,平时工作还很不错。穿着和学生似的,喜欢听听讲座。在化学楼时间呆久了,还喜欢收集各种实验试剂,有废料,有没人管理的……
\t当晚他下了班,在学校食堂里吃了晚饭,听了一个讲座,八点又回到杂物间,想着把一个东西带回去。像他这个年纪,穿着打扮比较正常,熟门熟路。一楼门房虽然有个老头,平常晚上都在里面听收音机。因为进出这个楼的不是老师,就是学生,没有检查一说,也从来没担心过会出什么事。
\t他在杂物间收拾东西的时候,刚好听到一男一女的脚步声去了阳台,然后发生争论。他就躲在杂物间里面虚着门偷听。听到这个女的威胁说,“信不信,我跳楼给你看……”男的则说,“随你的便,爱跳不跳……”然后男的就回走了。
\t女的一人留在那里,醉醺醺的,趴在栏杆那,穿的短裙又单薄,身材还不错,白花花的大腿刺动着付刚的眼镜,他动了邪念。平时他爱收集一些废弃的或没有用完的试剂,还有半瓶乙醚藏在柜子里。用毛巾蘸的满满湿透,悄悄地来到这个女的背后,捂住了她的嘴鼻。趁她昏迷后,他上下其手,猥亵了女子全身,又尽量擦去痕迹,整理好其衣服。
\t但这时,他发现这女的已经有点模糊的知觉,怕女的醒来发现有人占了便宜,便想出了伪造自杀的现场,把这个女的放到了阳台上的栏杆上。为了让下面有人发现,特意打开了灯,在杂役间向南的窗户里看到有人注意后,出去从背后把人轻轻一推……
\t之后,又拿着蘸过乙醚的毛巾擦去了开关上的痕迹……
\t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不是鱼头细心,尸体就当作自杀身亡直接送去太平间了……
\t焦点新闻随后对这个案子做了详细的报道,尤其关于迷药的分析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
\t“闻闻就倒,拍拍就晕,然后乖乖跟不法分子回家取钱,事后全然不知……”类似的被人下迷药,导致人身财产遭侵害的传言屡见不鲜。
\t网络中经常流传过这类的故事:有人拿香皂去家里推销,只要你一闻,一两分钟就会晕过去,随后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有人拿毛巾在脸上一挥,人就失去了知觉。除了闻气味外,被迷倒的经历还包括“被人拍拍肩膀”、“被人用喷雾喷脸”、“吸别人递来的香烟”等,甚至什么征兆都没有,看了一下对方的眼睛,就迷迷糊糊地受人摆布。
\t真的有这样神奇的“迷药”吗?相关记者在节目中总结:综观这些形形色色的传言,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特征:一是闻一下就能晕倒;二是闻了之后会乖乖听话;三是清醒过来,对被迷倒期间发生的事,“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t其实,让人昏迷的“迷药”是有的,但实际上不是迷药,而是一种麻醉药物,但那需要一定时间和剂量,达不到一闻就倒的“奇效”。
\t而传言中,让人保持意识的情况下,听人摆布的“迷药”则完全是胡乱猜测,以讹传讹。
\t关于让人闻药之后能晕倒的药物,在临床上确实存在,那属于麻醉药!
\t节目组记者采访了鼓楼医院药剂科药师增晓虹表示,临床上确实存在吸入麻醉的方法。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物从呼吸道吸入,通过肺、脑血液循环,抑制中枢神经所产生的麻醉作用。
\t乙醚因为麻醉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加上易燃易爆现在用得比较少。但这类药物对剂量和起效时间都有要求。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通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大剂量持续给药才能起效,医院里用的麻醉剂都要使用面罩饱和吸入才能达到麻醉的效果,一闻就晕倒基本不大可能。
\t“而且,医学上的吸入性麻醉剂具有刺激性气味,本身味道就不好闻,不可能让犯罪分子在人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实施犯罪。”她还表示,目前还没有能让人失去自主意识还能保持行动能力的气态麻醉药。
\t在类似的迷药流言中,还有一种:那就是闻了迷药后,出现类似“被催眠”的效果,完全任人摆布,自己却浑然不知,这其实属于“催眠”的范畴。
\t从心理学上讲,确实有催眠一种术法。不过催眠不是借助药物,它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助于交流。
\t再说催眠也没那样神奇。人进入催眠状态后是有意识的。如果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被催眠者有自我保护本能,会从催眠状态中跳出来。
\t而且催眠跟环境及个体性格有很大关系。催眠要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催眠师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的人较易被催眠。
\t警方对这些谣言都有过辟谣:“平安金陵”曾在互联网上澄清,“经向110报警服务台了解,未接到类似抢劫警情。”外地某公安局还特意召开新闻通报会:迄今为止,在所谓因被“迷魂”而受害报案中,根据公安部门的侦查,尚没有一例得到证实。
\t“据这些年接触的案子,所谓迷药基本上都是当事人为掩饰自己因贪小便宜上当的事实而编造出来的。”这些被骗后的自圆其说多是由于当时被不法分子误导,中了圈套后失去清醒、理智的判断,从而导致短暂的心理迷失。
\t警察多次辟谣,为何“迷药作案”传言依然不绝于耳?可能是人们对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影视剧作品中此类情节的误导,更加坚定了人们的想法。
\t当然,也需要预防麻醉剂犯罪,这一次女孩遭遇不幸就是一个例子。把吸入性麻醉药倒在手帕上紧紧捂住口鼻,维持一两分钟或许可致人昏迷。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迷药倒在酒水、饮料等液体中,喝了也容易致人昏迷,丧失反应。
\t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喝陌生人的饮料或吃一些食物。
\t化学楼所谓的自杀案结了,也算专案组的无心插柳。按照原定的计划,专项打击高校变态行为就算结束了。叶清归队,去局里整理这一阶段的成绩,鱼头带着夏白在校园里继续最后的转悠。
\t“后面咱们怎么办?上哪儿去找线索呢?”夏白问。
\t“咋办,凉拌……说到凉拌,咱们去吃中饭吧,还是‘老地方’,虽然地方小,炒面味道不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