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第 73 章(1 / 1)

对于您进入防盗的世界,我深表遗憾。您可以选择

→关闭本页,待11月29日(星期二)晚上七点(有延迟)替换完毕后再来观看

→反正闲得没事随便看看……

再次提示:这只是一个防盗,随便看看就好=3=

*

因为上一章又被锁的缘故……

大清早我又来加更了QAQ

这一章还是七点正常更新。

我已经打了人生中第一通客服电话,简直羞耻……这次应该能很快解锁吧/(ㄒoㄒ)/~~

*

=MjM5MTINTYMg==&mid=2654581182&idx=1&sn=aa0bc68933f156c6ee567a52b996a669&chksm=bd7400338a038925923590e376f410d2f1972101442060a204cb5a1286b2d6eb0357c672739f&mpshare=1&scene=23&srcid=11296iS6kiPdyvTntYSa85T9#rd

抱歉,这部打脸中国教育的片子我不服

原创2016-11-28毒Sir毒舌电影

今天聊的这片,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全部中国人的故事。

你一定得看。

前不久,Sir跟大家聊过日本NHK制作的一系列中国纪录片,从社会、经济、人文各种题材角度将我们“扒了个光”。

其实同样“心系”中国人民的,还有英国BBC。别看是外国的,却称得上不折不扣的“中国通”。

它的“涉中”纪录片数量多、题材广,绝对不输NHK,就拿近些年来说——

14年拍了探访网瘾的《中国网瘾少年》。

15年拍了关注百姓日常的《中国的秘密》。

今年又拍了讲述我们过年那些事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关心是到位了,那真不真呢?

有人相信BBC的质量保证,但也有人说,BBC看待中国,常戴着有色眼镜。

有没有色,Sir相信你肯定看得出。

说回今天的BBC纪录片,是关于中国教育的,叫——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AreOurKidsToughEnoughChineseSchool

也有译名为:《中国老师在英国》《体验式中式教学》

2015年播出,曾引发媒体关于中西教育的激烈讨论。

豆瓣评分7.6。

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源自BBC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

简单来说,就是在英国的顶尖中学,开设了一个“中国实验班”。

然后让中国老师带个班培训,完了和英国老师带的班,一起考试,比赛成绩。

看哪个班赢,就证明教育方法哪国强(Sir不是提醒你接下联……)。

可苦了这帮英国孩子。全天作息安排都要与中国学校相同,授课老师也都是中国人,而且没得偷懒,因为……

全程跟拍。

中国老师共5名,班里的英国初中生有50名。

就这样,开始了一段师生斗智斗勇、又笑又闹又撕逼的校园生活。

Sir在看的时候,经常笑得走神。为啥?

因为咱们以前的那些学校规矩,这群英国孩子也被逼着遵守了!

你看哈,穿土土的肥大款运动校服。

上课起立,向老师鞠躬、问好。

课间广播体操。

眼保健操。

这些条条框框不算啥,这些平时上课很自由、很开心的英国同学并不知道,中国老师还将BBC想体验的“中式学堂”,全盘复制……

首先,强调纪律,强调/教师的权威。

中国老师一来,就是“洗脑”——

纪律非常重要

没有纪律

你们很难学好

不守纪律有时也会干扰到其他同学

但同学们认么?

在中国屡试不爽的准则,到了英国明显水土不服。

这群英国的熊孩子不但我行我素,还一再挑战权威,一副爱谁谁的吊样。

带茶壶来教室泡茶喝的:

上课吃东西、唱歌、开小差的:

顶嘴的:

逃课去看篮球赛的:

真让这些中国名校的严师操碎了心。

(突然想起了当年在学校门口堵Sir的历史老师……)

学生一再“造反”,老师说破嘴皮子也没用,也开始毛了,于是矛盾升级——

“从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脑补一下班主任名言:“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你们再说话我就不讲课了!”

孩子软硬不吃,玻璃心的老师直接被气哭。

事态严重了。老师讲不听,学生抵触不学,那还比赛个毛……中国老师有点方,只能向英国校方、家长求助。

原来在教室门外偷瞄这招,不分国籍使用啊!

在中国,“叫家长”可是老师放的终极大招。

相信听到“明天,叫你爸/妈来学校一趟”这样的话,不少人都曾经被吓够呛。

可是,这一“必杀技”在英国没卵用。

你看,“泡茶男”的妈妈被叫来学校,笑眯眯地对老师说——

您说茶壶这档子事啊

我家孩子觉得喝茶是基本人权呢

毕竟要在中式学校学习12小时

得喝点热饮是不是?

再次,注重纸笔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中国老师有三宝:划线、重要、这会考。

这种“填鸭式”,很多英国学生难以接受——

我觉得老师认为我们是机器人

抄写板书让我学不到任何知识

当然,也有觉得特有用的——

因为她在上课时会把所有内容写在白板上

我抄下来就行

然后需要复习的时候

你只用全都看一遍就当复习了

……真不是反话?

最后,是学习时间长,对教学效率追求极致。

中式学校是一场12小时的马拉松,基础差、跟不上的学生还要课外补习。

父母竭尽所能,给孩子做教育投资,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学业繁重,而父母给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专注眼前,拿满分。

而英国呢,讲求个性解放,尊重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相信实践出真知。

所以英国老师很自信地表示,我不相信中国教育法真能教出好孩子,那表情明显好像在说:

如果填鸭都能赢,那真是日了狗了。

差异,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一个方面。

各种文化观念的碰撞也是鸡同鸭讲,反差更大。

比如升旗。

中国青少年习以为常,长期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就认同了这种神圣感。

而英国学生呢?呵呵,完全get不到——

我不明白升国旗的意义何在

你知道那是你们的国旗你不必天天都看着它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两国学生对待权威的态度。

而权威对中国学生的含义相当丰富,不仅指国家,也指长辈、父母还有……

老师。

学生怎么能不听老师话!!!!

你看,中方的李爱云老师就说——

学生天生就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尊重权威

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很自然,对么?可人英国孩子才不管儒不儒家,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很快碰了壁——

你父母永远是对的?

父母可能是种族主义者或者恐同者

他们可能性别歧视歧视女性

要是他们说,他们的观点永远是对的

错了不对

面对这种三观不要太正的质问,她显然无法反驳(讲真,Sir觉得这孩子说得挺好)。

当然,有人可能说,这都是不听话的学渣捣乱,那英国学霸呢?

其实,面对中国老师,学霸都崩溃。

14岁的菲利帕(Philippa)刻苦努力、品学兼优,标准的学霸。

但……她体育实在渣(也是学霸特色之一)。

跑步、跳绳、仰卧起坐还勉强应付,实心球怎么也扔不及格。

小姑娘又追求完美,什么都想做最好,然后她只能找理由,吐槽说:

……这种比赛不健康。

对我们来说,排名、竞争别提多正常,从小做到大的呀!但,在他们看来却很残酷。

英国体育老师看到学生难过,也喊冤——

在体育课中这么折腾学生,真是直击我的要害

他们被告知,能做到的最好还是不够好

仅仅为了及格他们就已经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了好吗?!

(这老师简直太够意思了。)

所以,与中国学生一比,英国学生明显没什么竞争意识。

那升学、找工作、走上人生巅峰的忧患意识呢?

……真羡慕啊,人家也没有。

“英国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福利,这些孩子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

“但在中国?对不起,不工作就没钱,连饭都吃不起。”

你懂的,残酷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呵呵不要太多好伐。

打住,Sir就撸到这。

正如Sir所说,这部片从浅的课堂规矩说到深的文化意识,从学习方法到生活理念,什么都碰撞了一遍。一个月时间,让英国孩子彻底领教了中国老师的厉害。

一个月后呢?你猜战况如何?

不卖关子,结果就是——

考试的四科,数学、科学、中文、体育,中国老师教的,完败英国老师。

揭晓大会上,你看中国老师们乐呵的。

不管我们如何吐槽中国教育苦,填鸭不人道……但看见中国赢,老实说还是有点小开心。

我们的老师和他们教出的学生就是厉害啊,放之四海也凶猛啊!

但开心之余,Sir又觉得怪怪的。

单以成绩结果论,就能说明一切么

提教育,Sir说的不靠谱。因为,只会看电影的Sir当年也是学渣,对教育那是相当不懂,也不配发表什么看法。

但Sir会度娘。

一度娘才发现,这片子有Bug。

比如,豆瓣几位网友就指出了纪录片的片面之处:

孩子要成才,原因很复杂,老师只是一方面。

@夏休

一个月的突击,并不能证明什么成效。

豆瓣网友@夏日扬帆

而最大的片面,是@宇文宙指出的:

英国才不是傻玩的教育。精英的私立教育信奉苦读,一点不比中式轻松。

所以在Sir看来,这电影并不是在说苦读对不对,填鸭好不好。

这个老题目,如果放真空里谈,没答案。

不追求苦读的英国公立教育,当然不是只为了让孩子傻玩,这种论断太天真。

在相对福利好的社会制度下,人家当然有底气追求想象力、创新、自由选择和独立思考。

再看我们,在低福利社保之下,应试教育能放弃么?谁敢?你敢?

虽然太多应试教育导致的悲剧,让我们无法坦然地面对。

但对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读书,高中,在北上广深扎根,确实是中国孩子向上的唯一出路。

豆瓣网友@宇文宙这句话更刺耳:

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精英教育可说是由特定的社会阶层群体所塑造的教育模式。

说白了,应试教育和快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选择。

发达国家趋于稳固的阶层化,决定了有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

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会有不分阶层的教育。

甚至在今天,中国的阶层也正在分化,学位房,私立学校的角色地位逐年加重,将来说不定和英国一样,只有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苦读的精英教育。

什么时候你的孩子也被快乐教育了,那就证明,阶级壁垒已经形成。你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这或许也是我们目前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苦读并认同苦读的原因。

因为苦读,很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中国普通孩子最后的机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腾讯视频就有

编辑助理:盒子

最新小说: 1910:重回乱世做英豪 网游之横行天下 我的校花女友实在太甜了 一品嫡女 大宋嫡子 大唐:开局震惊武则天 血狱之王林凡 逍遥厂医 明末:从骑砍开始征服天下 修仙大佬万人迷日常[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