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1 / 1)

“呜呼呼……”

当我还站在大门外目送刚才的大叔大姨时,车站内传来呼啸而至的列车行驶之声。

今天有火车路过吗?

想了一想,刚才在办公桌上所列出的今天的工作计划中,似乎没有列车停靠的这一项——那应该只是路过吧。

虽然没有过去检查的必要,我还是回了车站,准备上二楼继续写材料。

刚进入车站,就听到了列车减速的声音——似乎要在这里停靠,我没工夫多想,就赶忙回屋带上帽子,向着站台跑去。

整理好仪容,我在站台上的安全距离外的指定位置站定,等待着列车进站。

一辆重新刷过漆,保养良好的老式绿皮火车,从东面沿着我和老秦早上巡逻过的铁道,伴随着熟悉的节奏感极强的轰鸣,向着我们车站缓缓驶来——眼见这熟悉的绿皮火车,听着列车撞击铁轨发出的极富规律的声音,想起了小时候和父亲每年回老家时,每次都坐的那一班车:

从我三岁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坐火车回老家到我小学毕业前的这十多年时间,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零几年的时候,从我家到父亲的老家,也是我的籍贯地——虽然并不是那里出生长大,这两地之间,每天只有两趟途径停靠的普通快车,虽然叫“快”车,也比不上现在的列车。虽然只有不到四百公里的路程,但是在当时的车速下,也需要差不多六个小时。

因为卧铺要贵许多,所以都是买的硬座。那个年代车次少,交通工具也不发达,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不多,所以就算不赶上火车运行高峰期,车上车下也都是人满为患,再加上我们坐的这个车次途径的城市站点很多,算是个“热门线路”,所以即使没有座位,也要“站票”的乘客也要把走廊占满,如果不提前差不多一个月买票,基本没座位。在我长大能自理之后,我们不得已买过几次“站票”——又一次“站票”都没买到,只能买现在已经取缔了的站台票强行上车之后再补票(这其实也是一项逃票的手段,但是我们只用过一次,也补了票)。最后一次买没座位的票让我们一家印象深刻,那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候车厅里就站满了人,勉强挤上车后才是“噩梦”的开始——六个小时的车程里,走廊里几乎没有几分钟能轻松行动过,是真正的“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去厕所都要先憋着,等车到站有人下车了,才走动的开,或者就强行不顾别人感受,硬撞出去;平时不断在走廊里卖货的乘务员都不得不放弃推车,只拿着几样卖给想买的;乘警巡逻也十分艰难,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最夸张的一段时间里,就像电视访谈里有些人讲的那样,是真正的动弹不得,手臂放下后都伸不出来,低下脑袋就可以睡觉,不管火车怎么行驶怎么颠簸摇晃,都能“方寸不乱”。本来我也想尝试站着睡一觉的,但是可惜碰到的是夏天,绿皮火车里没有空调,有时候遇到“错车”,车窗也不能打开,只有靠着天花板上转着“脑袋”的小风扇调节温度,它吹到车厢里的什么方向,什么地方才会有点凉意,不过凉风马上又会随着它离开。所以睡是睡不着了,热晕过去倒是有可能……

其实多数情况都是提前买好座位,毕竟硬座也是座,在火车上也是极为宝贵的资源,经常有抢位置的情况。虽然大多数时候都会按座位找位置,但是我们也碰到过占了位置说什么都不让的:有一年因为母亲没时间,我就和父亲两人回去探亲,上车找座位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大叔,明明拿的是靠走廊的票,偏要占窗边,有桌子的地方。和他理论了半天无果后,在周围人的劝慰下,老实的父亲只好无奈地带着我坐在同一排三人座的外面——其实也没太大差别,也就没必要再计较。那位大叔可能也是觉得不太好意思了,看我在外面困得直点头,提出要换坐,就把我换到了里面,趴在桌子上睡觉,在本来应该是自己的座位上和旁边的父亲聊了起来。

对绿皮火车还是美好的回忆更多一些,每次坐车之前都像过年一样,要提前一个多礼拜就要开始准备,在我岁数还小的时候,总想着买各种零食、糖果、饮料等等平时想吃不舍得吃,想买不好意思买的东西,装上一大堆,上车就开吃;父母需要考虑的就要多了:给爷爷奶奶带的新衣服、新礼物,给叔叔大爷家里带的各种礼品,给其他亲戚带的东西……林林总总,再加上年幼不懂事的我买的一堆东西,每次我们都像上货似的,要背上好几个大包,有的时候半路上就要坏个袋子的把手;回来的时候也轻巧不了:爷爷奶奶给拿的我爱吃的咸腊肉、父亲爱吃的农村大酱,家里亲戚给拿的各种应时的山珍野味,赶上玉米成熟,就要给一大袋子玉米,碰到家里杀猪,就能送一兜笨猪肉。有的时候推脱不过还要现给我们宰鸡鸭鹅这类,还在地上溜达的家禽。估计它们的内心也是绝望的:明明自己在老实的觅食,为什么要拿我们送礼……

虽然坐比较早的那一趟中午的车,在下午五六点钟就能到,但是既赶不上回村里爷爷奶奶家的长途客车,还要在城里找个地方过夜;而尽管晚上那趟车次比较晚,要在半夜十一二点才能到站,但是只要在车站里的长椅上熬几个小时,等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就能坐上回父亲小时候的家里的车——似乎听上去挺累人还不合规矩,但这是为了本就拮据的家庭省下一笔钱的最好方案……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父亲哭,是在有一年看春晚的时候: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冯巩和朱军一起演的小品叫《谈笑人生》,当演到各自思念母亲的时候,年幼没什么体会,只会看着搞笑段子乐的我,发现父亲坐在床上看着电视,悄悄地抹眼泪……但是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工作关系,每年只能回去一次,呆个三五天就要回来。这对从十八岁当兵就背井离乡,告别了父母,一向孝顺的父亲来说,是极为痛苦也是非常无奈的:家里养着出租车,休息一天就没有一天的收入,就那么一辆“破车”,给别人开还不放心;母亲这边也是打工,总请假也说不过去……有时候他们两人就会因为回家的事情吵得很凶,甚至多次都会动起手来,威胁离婚,不过因为确实有感情,即使后来劝和的家人们都走了,他们俩个过几天就会和好——我也习以为常了,不过每次冷静下来后,父母都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没钱,想孝顺也难”——后来虽然有了高铁,但是票价太高,我也因为学业问题,没办法随意出门,就父母两人或者父亲一个人回去。奶奶去世的那一年,父亲上午接到家里来的信:老人家身体不太好,赶上第一班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在医院一直伺候状况不乐观的奶奶……送走他老人家之后,父亲回来了,憔悴衰老的样子,让我都差点没认出来;之后,爷爷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是因为不会做饭,又不愿意去别人家住,被叔叔大爷送到了养老院,父亲虽然心里很不同意:“家里三个儿子,居然把老爹送到了养老院”,但是迫于现实,也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回去看他也呆不了多久,更不愿意回已经没人住了的老房子……几年前爷爷去世了之后,就很久没回去了……

话题如江河入海,不可避免的朝向大姨家的孩子身上过渡而去。

大姨家有一女一男两位子女(大表姐和大表哥):年纪小的表哥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骄傲,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虽然二十余年前的高考中发挥失常,仍然考入了南方的重点大学,并颇有主见地留在了当地发展,进入了一家为海外电子公司提供高精端生产配件的大型企业,因为能力出众(主动加班加点提升技术)品格优异(多次拒绝其他企业高薪挖角),受到老板赏识和员工的一致认可,节节高升,如今已坐上了总裁的位子,职场顺利的表哥说不上失意但是情场的确不是一帆风顺,与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位到过我们老家来的教师嫂子婚姻破裂,几年后与另一位带着孩子的嫂子结了婚——去年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不只是因为公务繁忙还是什么其他家里人私下传闲话“推理”出来的不甚好听的理由(比如媳妇家对老家颇有成见不愿意来这片被渲染鼓吹出的暴力蛮荒的贫穷地区),自从第二次婚姻以来十余年的时间里,表哥再也没有回老家,包括大姨夫生病期间——其实讲道理来说为了不给外地工作的儿子增添负担,大姨一家从没有告诉过表哥,但是父母年纪这么大了也不回家看看(尽管定期汇来一大笔钱)未免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别说当面庆祝了,连嫂子模样都毫无概念的我们,即便在网上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可聊,对操着一口当地难听口音,包括乡音都彻底抛弃的陌生的表哥,我实在是无话可说……

因为我与大表姐年纪相差太多(和我妈也不过十几岁的年龄差),所以关于她的事情大多都是道听途说的,在当年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里,大多数家庭还有些封建思想余毒存在——即便是现在——重男轻女还是大多数地区的主流,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所以几乎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才华横溢的表哥身上,而年轻时就富有反抗精神的表姐却不吃这一套封建礼教,也因此一直和家里人关系不好,尤其是大姨——好在后来在家人的调解下弥合了关系,而且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表姐也在我那位父母都交口称赞的孝顺姐夫的带动下,精心赡养父母。早早没有书念的表姐自力更生,凭借出众的生意头脑和社交能力,在本地小买卖市场里打出一片天地,不说一枝独秀,起码自由独立能够轻松保证。更幸运的是表姐找了位好丈夫,一位踏实善良到现在还在用按键手机没有微信的实在汉子——当年结婚典礼的时候年仅五岁的我还当了把花童——并几年后生下了位可爱的女儿,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世事难料,当初以为指望不上的女儿,在大姨大姨夫两人每次出事的时候都会第一个到达并进行安抚,尤其是病床前,摊位扔下白交房租、(打工时期)请假辞职也会和姐夫一道交替着坚持看护,然而被蒙在鼓里的表哥却从未露面——当然,照顾父母这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应该拿来进行比较,包括表姐在内的大姨一家也从来没有过埋怨表哥的意思,但是,每当旁人提及不见踪影表哥,以及当初重男轻女的轻率行为对表姐的伤害时,大姨大姨夫都会低头叹息,并向每一位迟暮老者一样,细数当年的过错。

从大姨家出来后,父母都对表哥——尽管认为他也有自己的苦衷——表面来看无法成为孝顺的为人处世感到极其失望。

“这儿子不就跟给别人养的一样吗?连父母都见不着他几面,挣那么多钱能有什么用?”母亲这句话不知念叨了多少遍——这也不能怪她脾气暴躁,当初母亲抱团旅游途径表哥所在地的时候,无论是从大姨大姨夫还是微信朋友圈都理应得知消息的表哥连句问候都没有,也怪不得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母亲如此愤怒了。

“怎么没用,起码人家在南方有家有业还买了别墅了——没听你大姐说嘛,前两天还到欧洲连出差带旅游的……咱这样的穷亲戚,谁搭理你啊?到现在连儿子结婚的新房钱都凑不够呢,搭理你干什么啊,你有什么能力让人借的上光啊?”

虽然觉得表哥不至于如此势利,但是事实证明父母的说法——尽管有些愤世嫉俗——的确有一定的道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古便是如此。

回家的路上,到超市买菜的时候,遇上了一起“车祸”。无视父亲的阻拦,我跟在爱凑热闹的母亲后面挤到路边围观人群中间,只见一辆半旧的老款现代菲亚特车子斜插在两辆停靠车辆中间的空隙处,一位应该是“受害者”的中年妇女躺在车前玩着手机,看起来是车主的身上皱皱巴巴工作服的年轻人满头大汗蹲在车前费力和女子协商,无果,涉世未深的小伙子不知所措,不知是被周围热心观众七嘴八舌的建议搞乱,还是因为着急离开,居然还没有报警,最后还是骑着摩托巡逻的交警率先发现了他们……

最新小说: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八零好福妻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九零福运小俏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