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刚刚斗到了豪格-代善这个政治联盟,成为了大清现在炙手可热的实力贝勒,不过多尔衮在黄台吉面前还是保持着过去一向恭顺的姿态,听到了汗王的召唤就迅速策马追了上来,但依旧谨慎的落后了黄台吉一个马身。
黄台吉转头看了看自己这个年轻的弟弟,虽然这个弟弟身材瘦削一点都不类似满人虎背熊腰的体魄,但是他的容貌在几个兄弟中却同天命汗最为相像,因此很得一班元老重臣的支持。而这个看似文弱的弟弟,在政事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算是满人中少有的文治之士。
事实上,如果不是两白旗对于多尔衮兄弟过于归心,加上阿济格同多铎两兄弟又有着一定的武勇,他倒是很想把这个弟弟留给自己的儿子使用,这样在儿子亲征掌握政权之前,大清的政局就能依靠多尔衮保持稳定了。
“可惜了。”黄台吉在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面上却挂着微笑向多尔衮打着招呼道:“十四弟你且上前来,这么和你说话,可就太过不便了。”
“是,汗王。”多尔衮曲了曲身子答应了一声,又驱马上前了几步,但始终让自己落后于黄台吉半个身子,这才侧着身子向黄台吉拱手问道:“汗王召臣弟过来,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黄台吉撇了一眼多尔衮的位置后,方才语气温和的说道:“十四弟平日里劳烦于吏部的公务,还能不忘训练自己的骑术,的确是没有忘记了我满洲立国的根本啊,足以成为诸贝勒和八旗将领的表率了。”
“汗王过誉了,臣弟不过是遵从于父汗的教导,每日一早都要骑上一会马,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罢了。臣弟自小身子弱于常人,若是平日不强健身体,恐日后寿命不永…”多尔衮委婉的解释了下自己的苦衷,以表明自己的锻炼并不是有着什么大志向,只是想要多活几天而已。
黄台吉微微一笑,随即把话题扯开了去,“其实我找你上前来说话,是有些事想要听一听你的意见。如今国内的各项事务总算是回到了正轨,眼下我们就该把目光放到国外去了。
过去这一年多里,我国为了解决自己内部的一些问题,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了国内,同周边各国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姿态。现在看来,周边各国这一年多里并没有体谅我大清的善意,倒是趁机做了许多针对我国的恶事。
北面和东北面的野人部落仗着靠上了大明,不断的向那些依附我大清的部族发起进攻,使得使鹿部、使犬部叫苦不迭。这些部族的首领向沈阳求援,说如果大清不能庇护他们的话,他们就不得不向明国投降了。
东方的朝鲜原本已经和我们缔结了兄弟之盟,但是因为明国的驻军和朝鲜的内政改革,现在这份盟约也已经是名存实亡。
至于西面的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不仅多次袭击我国边境的蒙古部族,还强占了这些部族的传统草场。据说这些行动有大部分,是杜度、爱尔礼等叛国罪人策划主持的,实在是欺人太甚啊。
至于南面的明国…现在不说也罢,他们都快把手伸到我的汗宫之内了。睿亲王,我找你过来,就是想要听听你的意见,对于明国张起的这张大网,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处开始破局为好?”
对于黄台吉抛出的这个大问题,多尔衮一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这大约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二大难题了。这第一难题自然是当初天命汗去世,母妃被逼殉葬的时候,他和弟弟应当如何选择才能保全自己性命的问题。
不过眼下黄台吉这个问题看似不如从前那个问题那么凶险直接,可是熟悉黄台吉性格的多尔衮却知道,这个问题答的符合不符合黄台吉的标准,同样关系着他的性命前途。
斗到了豪格这个准太子,迫使对方最大的支持者代善大贝勒陷入半隐退,看似朝中他已经一家独大,仅次于黄台吉的地位了。但是多尔衮知道,他的风险才刚刚开始。
就后金立国以来,凡是成为第二号人物的个人或是团体,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天命汗时期的广略贝勒,代善和大妃阿巴亥联盟,天命汗去世之前的大妃阿巴亥,黄台吉接任大汗之后的三大贝勒,这些人或集团没有不被汗王和朝臣们联合打击的。
哪怕是同黄台吉关系亲密的岳托,和亲生儿子豪格,只要威胁到了黄台吉的地位,也是要被其毫不留情的打压的。像他多尔衮不就是为了平衡岳托、豪格两人势力过大,而被黄台吉特意扶持起来的么。
也就是岳托死的太快,才能得一个善终。否则在黄台吉收拾了莽古济格格之后,依旧袒护其女的岳托,显然就是下一个被黄台吉打压的对象。而作为黄台吉的一枚棋子,他不得不出头把豪格-代善一党给打压了下去,然后就坐到了现在这个为上下所忌的位子上。
多尔衮知道,他坐上这个位子之后迟早是要被黄台吉收拾的。只不过现在诸贝勒中一时还找不到能够牵制自己的对手,而黄台吉还需要自己配合掌控朝政,所以对方现在才会对他表现的这么亲密。
一旦他的才能不足以负担现在的位子,又无法为黄台吉所用,那么下一个取代自己的人选就会脱颖而出了。而他的下场,也绝对好不过前人。
所以多尔衮在这位兄长面前,还是要竭尽所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让对方能够多容忍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多待上一阵。毕竟黄台吉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他从自己那位嫂子的口中也足够了解了对方的身体状况,知道对方少则3-5年,多则7、8年,身体也许就要垮下去了。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黄台吉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后事了,没有自己的支持,他这几个儿子就难以抵抗长子豪格的争位。而豪格这些年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一旦让他上台,几乎就等于废弃了黄台吉这十余年来的心血,好不容易从各贝勒和八旗重臣手中收揽来的权力,必然会在他手上退回去,恢复为过去的八旗共治格局。
对于黄台吉来说,这样的变化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无疑否定了他登基以来的所有作为,让他这十余年的殚精竭虑变成了一场笑话,更是把大清带向了不归路。所以两权相害取其轻,哪怕自己有可能在其去世之后独断专权,黄台吉也是要把后事托付给自己的。
所以,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争取时间,让黄台吉不要对自己这么快动手。虽然多尔衮没有黄台吉要带着满人入主中原的宏愿,但他也绝不是在机会来临时不敢伸手的代善,和性格扭扭捏捏的豪格。
因此一打定了主意,多尔衮也就毫无保留的向黄台吉诉说道:“臣弟以为北面的黑龙江,东北面的乌苏里江地区,都是穷山恶水,人烟稀少,地方广大的地区。
想要派兵征讨这些地区,少了不济事,多了难以解决口粮问题。当初父汗之所以能够带兵征服这些地方,一来是父汗亲自挑选了精兵猛将出征,众人不敢有所懈怠;二来是当初那些部族未曾想过我国会出兵攻打他们,所以一时无有准备;三是这些地方的部族器械不精,缺乏铁器与我满洲勇士对抗。
但是自从明国从海上绕道沟通这些地方之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兵甲器械,还传授了练兵作战之法。这样一来,这些野人也勉强可于我八旗兵一战了。而且明国还在黑龙江河口及海参崴、双城子等地建筑城池,我国军队跨山越林而去,岂能携带什么攻城装具,面对这样的城池,如果久攻不下,到时军队能够完整的撤退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此外以大清现在所面临的外部局势,汗王你岂能长久的离开盛京,去往这样的边远之地督战用兵呢?所以,这一方地区还是应该以坚守为上,把那些边境地区的部族迁移到内地来,以绝了对方的骚扰。”
多尔衮说到此处略略停了停,小心观察了黄台吉一眼,发觉对方微微颔首,似乎是赞成了自己的想法,这才松了口气接着说道:“至于东面的朝鲜,其实就是一个墙头草,大清强他们就会倒向大清,明国强他们就会倒向明国。
别看朝鲜王和朝鲜的两班士大夫们整日把忠义挂在嘴边,但是倭寇来了,他们就抛弃都城和自家的百姓跑路了。等到我国大军入境了,他们不一样把都城奉献了出来,向汗王您摇尾乞怜了吗?
他们口口声声要忠诚于大明,结果连供奉给入朝明军的口粮都要进行克扣,可见这帮人就是无信无义的伪君子啊。
眼下朝鲜虽然再次背弃了同我国的盟约,但是也不见得朝鲜王和朝鲜的士大夫已经完全倒向了大明。臣弟以为,我们倒是可以在这一点上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