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杰这回不是带着图来找沈韶光,而是带着人来的。
沈韶光拖拖拉拉,病完全好了时,已经进入了农历十月,眼看就要立冬了。“螃蟹大赛”还在进行着,沈韶光已经让人把收起来的火锅都拿了出来,又去订了一批新的火锅子。
去年火锅子开始流行的时候,邵杰还不认识沈韶光,这玩意他只吃过“山寨版”的,当时已经觉得不错,这会儿吃到“正版”,简直惊艳了。
“就这奶汤的,涮这鱼丸肉片,我能顿顿吃,吃不腻!”邵杰甩开腮帮子狠吃了一顿,临走还顺走了两个锅子——然后就拉来了更多的资金。那锅子进贡给了邵家老翁,邵家老翁便同意孙子的建议,追加给沈记投入的银钱。
邵杰火急火燎的性子,本来正在两家店面之间取舍呢,这会子干脆与沈韶光商量都买下来,沈韶光一咬牙:“买!”
邵杰再夹一大口肉片子蘸了麻酱蒜泥塞在嘴里,“这就对了!咱们一定要把这锅子卖到胡地去,让那些蛮夷看看,什么叫上邦大国,什么叫钟鸣鼎食,什么叫好吃的!”
沈韶光:“……”这是教化胡人之心不死啊,行,努力吧,少年!
邵杰吃锅子利索,花钱也利索,店面买了下来,操持着人装修,有之前装修亲仁坊店的经验,沈韶光都没怎么插手,邵杰就包办了。
又找奴隶商人接着买人,然后带了人来让沈韶光训着。
邵杰建议:“你且训导一阵子,然后把他们分散到崇贤和亲仁两店里,让老人儿带着,带一阵子,之前不懂的也懂了。”
以老带新,实习?邵郎君可以的!
沈韶光很同意邵杰的意见,却又想玩一把大的,“邵郎君,咱们做个‘立冬火锅节’吧?”
“火锅还能节?”
邵杰没经历过人造消费节遍地的时代,不知道毛毯也能节,啤酒也能节,狗肉也能节,本来应该光棍形单影只的凄凉日子却成了全民购物狂欢节。
沈韶光跟他解释这只是个噱头,“我们就选在立冬日这天,去东市或西市拉开架势,摆开火锅子,摆回摊儿去。不图赚多少钱,就为混个脸熟,创一创名声。”
沈韶光惯常画得一手好大饼:“你想想,只要这一天吃了我们锅子的,第二年是不是会再想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如此,保不齐吃锅子真能成为立冬日的新习俗,甚至可能出现‘立冬日吃火锅,不吃火锅冻耳朵’这种民谚。”
邵杰:“……”恐怕客人们造不出来,小娘子也能造出来,然后写到外面诗壁上。
邵杰确实没高估沈韶光的节操。沈韶光正在琢磨怎么最大限度地宣传沈记,宣传火锅,尤其在见到邵杰带来的新人里的两位以后。
这两位,许四郎和张二郎是寺庙奴仆,跟着俗讲僧练过挺长时间的口齿唇舌,也能讲若干段佛经故事。
沈韶光当场让他们来了两段,一段《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段《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的传统宗教故事,竟然讲得很有意思。
其中许四郎口齿格外伶俐,说话噼里啪啦,中间不打磕绊,跟倒料豆儿似的。
张二郎又不同,他口齿虽一般,却极擅长模仿,学男学女学老学少,神态动作像得很。
都是人才啊!沈韶光称赞邵杰:“这样的人物,你也能寻来,真是太强了!”
邵杰不明所以,不就是两个口齿伶俐点的跑堂吗?他们从前在寺庙里跟着讲经僧的,半点厨艺不会,想到跑堂总要口齿伶俐一些,故而买下了他们两个。
然后沈韶光就让邵杰明白了什么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她先是把酒肆里的菜名顺了顺,编了一段自己店的《报菜名》。
烤鸡、烧鸡、炖鸡、白切鸡、炸子鸡,霸王别鸡;酱鸭、烧鸭、卤鸭、酒糟鸭、富贵肥鸭……鸡鸭鱼肉、干鲜糕点、特色菜品,该罗列的都给它罗列上。
让许四郎试了试,到底术业有专攻,虽然一时菜名记不全,但饶是这么几句,已经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了。
明明是许四郎说得好,邵杰却赞沈韶光:“小娘子很可以!以后这一段就当成酒肆的招牌之一,闲着没事就来一段,给来吃饭的郎君‘添个菜’。”
沈韶光笑:“聪明的脑袋总是相似的!”
两个商业互吹的人哈哈大笑。
邵杰问沈韶光:“张二郎放在另一个店里?他的口齿恐怕不如许四郎。”
沈韶光越发得意:“张二郎也是干将,山人自有妙用。”
沈韶光干脆让他表演起了小品。只他自家表演不行,沈韶光从同仁坊店里抽了一个人、又有许四郎跟他搭戏,三人表演《扶墙出沈记》。
梗是后世已经玩烂了的梗儿——进饭馆,扶墙进去,扶墙出来。
张二郎表演的这位食客是个嘴馋的,与他搭戏的阿窦扮演请他吃饭的朋友,许四郎则是沈记的跑堂伙计。
张二郎从阿窦说请他吃饭以后就饿着,饿得前心贴后背,扶墙进了沈记,然后就是许四郎开始介绍菜了——因是为“立冬火锅节”准备的,故而提到的都是各种涮品。
介绍一个,张二郎便让上一份尝尝,然后便是夸张又逼真的吃相。
如此这般,许四郎不断介绍菜品,张二郎不断夸张地吃着,嘴伸得老长去接“鱼脑豆腐”,满碗地捉“弹牙丸子”,招呼拿个渔网来捞肉……
最后张二郎打着饱嗝,由衷地说,“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
他的朋友阿窦则道:“你还是扶墙吧。”
邵杰看预演的时候笑得打跌,学着张二郎的样子道:“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又学阿窦,“你还是扶墙吧。”
邵杰对沈韶光道:“哈哈哈,我觉着,这两句话肯定能让不少长安人记住,记好些年。”
沈韶光客观地道:“重复就是力量。我们年年演,硬灌,他们想不记住,也难。”
邵杰:“……哈哈哈哈!”
除了这些娱乐节目软广告,硬广告也要准备,比如画了火锅的牌子、写了沈记名字的旗子,比如车身广告,至于服务人员、锅子、汤底菜品蘸料之类,倒不怎么用沈韶光操心了,毕竟两店又都管事。至于和市令打招呼,寻找场地,那又是邵杰的勾当。
邵杰是个办事靠谱的,就在东市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十字路口的一片空地上,沈记摆开了摊子。
立冬火锅节的大木牌子竖着,沈记酒肆的小拉旗圈出场地,几排食案摆开,上面放着火锅子,不远处锅灶操作案台也安置好,大锅里飘出老汤的香味,十几个庖厨伙计穿着同色衣服,严阵以待,很像那么回子事。
这样的架势,怎么可能不吸引人?渐渐便上了客人,坐下点了锅底和涮品,但更多是站在拉旗外观望的。
然后许四郎便上场了,站在场地中间,先来一段《报菜名》。
这样的艺术形式真正的古今皆宜,一段贯口儿下来,博得满堂彩。
然而这才是前菜,后面的“小品”才是主菜。
“……我嘴挑着呢,一般的酒肆食店可不去。”
“不是一般的。”
“是两般的?”
“嗐,就是上巳节探花郎都下马买花糕那个沈记啊。”
“哦,那还真是两般的。”
……
“哎呦,张郎,你怎么扶着墙进来的?莫不是不舒服?要不我们改日再吃酒?”
“别拖拉了,我怕活不到改日……”张二郎捂着肚子,有气无力地道。
这时候不管是食客还是外面围观的,都已经控制不住地笑起来。
许四郎上场:“天冷了,客人来个火锅子吧?”
阿窦看张二郎。张二郎:“来。”
“客人来个奶汤锅底吧?鸡鸭豕骨煮的汤,其白若牛乳,郎君闻闻,味儿都飘过来了。”
阿窦看张二郎。张二郎:“来。”
“客人来一份鱼脑豆腐吧?说叫豆腐,不是真豆腐,是用鱼肉做的,比豆腐还嫩呢。”
“来!”
张二郎表演功力很强,明明是无实物表演,却真得很,伸着嘴去接热鱼脑豆腐,烫着嘴,咽不下去,却又舍不得吐出来……把周围人等都逗得前仰后合。
偏有促狭的食客也喊:“来一份这个鱼脑豆腐!”
围观的人更笑了。
许四郎既是演员,又是真跑堂,果真给端来鱼脑豆腐。
“客人来一份弹牙丸子吧?豕肉打的,又香又有嚼头儿,真的弹牙呢。”许四郎又回到表演中。
“来!”
然后张二郎便开始“满碗捉丸子”。
食客们也凑趣点弹牙丸子。
后来干脆变成了张二郎点什么,客人点什么,客人点什么,张二郎也喊“来一份!”
好在张二郎和许四郎在沈记呆了这些天,火锅子各种涮品吃了好几遍,这么即兴地演,竟然也没露底。
看着张二郎那夸张的表演,还有这种与真食客间的“互动”,围观的人都乐疯了,况且这样冷天里,铜炉火光,飘出来浓浓的香味儿,谁又能忍得住呢?
第一遍戏没演完,食案旁便已经坐满了。
张二郎与许四郎、阿窦对个眼神儿,收场。
“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张二郎念台词。
阿窦:“你还是扶墙吧!”
张二郎果真腆着肚子、扶着“墙”下了场。
围观的就像看百戏一样,喊起好儿来。
许四郎和张二郎休息一阵子,便开始第二场,还是先报菜名,再小品表演。
竟然有头一场的观众又回来重新看的。
不远处茶饮肆里的沈韶光和邵杰不时低头商量什么,两人对今天这摊子都很满意,邵杰笑道:“真想天天来摆摊子算了,多乐呵!赚得也不少。”
“还省了买店面了是吧?”
“可不是嘛!”
两个奸商都笑起来。
他们不知道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呢——福慧长公主来了。
这位公主本来只是来逛东市,看这边热闹,让侍从驱车过来,看清了这阵仗,还有那旗子,再不用说,肯定是沈小娘子的主意。
“去买两个锅子去。”长公主对侍从道。
这种情况许四郎就有点接不住了,管事徐开到底接待了那么些回长公主,见多了长公主与自家小娘子谈笑,奓着胆子与侍从笑道:“请回禀贵主,小店卖的是锅里的肉,不是锅啊。”
侍从也是个妙人:“你以为贵主不想下车来自己吃吗?”
食客和围观的都大笑。
福慧长公主在车上也不以为忤地笑了。
可以想见,长公主当街买火锅的逸事会流传多远。邵杰看沈韶光,沈韶光满脸无辜,这个托儿真不是我提前安排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榴花开欲燃47瓶;哪有那么多的昵称30瓶;素馨11瓶;苏末冉、-随遇而安、刘昊然的爱妻10瓶;水小懒、应初应初何为初5瓶;三三两两、大人w、事務所週末臆想、春泥又护花十全大补药、角角、安好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