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粘杆处细作:我只说了五个字就暴露了。告诉我,为什么?
李家军蒸蒸日上,高歌猛进。
白莲圣国却是每况日下,被打的奄奄一息。
洪教主从武昌一路溃败到了襄阳府,部众从8万锐减到了2万。
辎重,火炮全部丢弃。
只因为途中遭遇了一支千人规模的八旗马队,阴魂不散的追击了3天,造成了极其恐怖的伤亡!
这就是骑兵的意义!
在击溃敌人后,追杀扩大成果。避免遇到总是击溃,却不能让敌人元气大伤的战场局面。
双方都很克制,一次交锋后就各自拉开了距离,并未死战。
几千里外,李郁打了一个大喷嚏。
人,只能往好日子过,却不能往差里过。
阿桂抓大放小,把重心都放在了洪教主那边,调兵遣将四处围堵。对于他这部残兵,只是出动了偏师拦截。
一致决定派人通知襄阳守军洗劫全城后和自己回合,掉头向东,去江南发展!
众人集体否决了北上的想法,害怕南阳平原遭遇清军马队。
粘杆处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的方言是跟着一位移居京城的湖州邻居学的,学的很到位,口音十分标准。
屠一次城,充分释放出人性中的恶,底下这8000兵个个都成了虎狼兵。
愧疚是不可能的。
前些日子,内政部收网了。
“要给人才机会,要给他犯错的空间,才会成长成为朝廷重臣。”
实际上如果不是他忍着一路未曾拔出箭矢的话,人早因为流血过多死了。
望着冷静的审讯官,
说来也好笑,在抓人的时候遇到一个路过的生面孔,本着谨慎的原则就一起抓了。
“附近有小城吗?”
说的露骨点也无妨。
而在南岸被打散的另外一支白莲,在冲破了清军拦截后仅剩8000余人,一路往南逃。
军报的多达数千字,战争过程描述的很详细。
在军机处待了20年,多大的伤亡数字对于他来说,都微不足道。
入夜后,
洪教主和一群老兄弟,开会讨论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无非是东进,或者北上,二选一。
众大臣自动忽略了血腥,交口称赞。
沉默了一会,李郁问道:
乾隆将军报给众人传阅,一时间群情沸腾。
成都驻防八旗不想把热血泼在异乡,白莲马队也不想全部战死去见弥勒。
遭遇了2次清军绿营兵拦截,都成功突破。
想清楚了一切,他突然起身,手指着东方:
南下,没有船只渡江,而且清军水师虎视眈眈。
好在这批兵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个人威望尚可。
听说李郁在江南发展的不错,大家虽然信卯不同,可都属于义军。
“皇上慧眼如炬,总能发现人才。”
见心腹们不解,张厉勇又解释道:
自从义父死亡,离开那个快乐的士绅别院后,他杀死的人已(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