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隐不但借给了沈渊五十万两,还派人一路将银子送到了临安。
沈渊让杜明带着人先回临安交易,他自己多留了两天。
特意请余隐吃了个饭。
他没带余隐去桃花源这样大的酒楼,说不准一去就发现还是余隐的产业。
余隐也没带婢子,她跟着沈渊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越往里走脚步越迟疑。
沈渊察觉到了余隐的犹豫,回头说:“怎么?不敢去了?”
余隐并不是担心安全的问题,只是她没来过这个地方,有些好奇。
“吃个饭有什么不敢的。”余隐说。
沈渊笑了笑,继续在前走,再往前有几阶台阶,很高,沈渊上去后回身,自然地伸出手去扶余隐。
余隐将手搭在沈渊手心,借力上了台阶,可最后一阶台阶上有一层薄冰,余隐脚下打滑,整个人向后仰了过去。
沈渊拉着余隐的手没放,一下抓紧了她,另一只手揽住了余隐的腰身,将余隐抱起。
余隐双脚落地后惊魂未定地喘了口气,抬头对上了沈渊的眼睛。
沈渊长了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看着她的时候仿佛溢满了深情。
余隐眨了眨眼,错开沈渊的视线,可是沈渊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脸上,余隐感觉脸有些发热。
“我脸上有东西吗?干嘛一直看着我?”余隐后退一步,将手从沈渊手中抽了出来。
“重了。”沈渊将手放在了背后手指轻轻摩挲,手心还留有余隐手上的温度。
“重了?”余隐先是疑惑了一下,随即便反应了过来,沈渊是在说她的体重。
“我只是长高了!”余隐辩解。
沈渊笑了笑,继续向前走。
其实余隐并没多重,也确实长高了,只是腰细的不像话。
沈渊带着余隐走进一个小巷,里面居然有个包子铺。
余隐惊奇于这个地方里面居然还有店铺,而且沈渊居然会知道。
“你怎么知道这里的?”余隐坐下时问。
“小时候来过北羌,也是偶然发现的,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里居然还在。”沈渊说。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过来问他们吃什么,余隐看向沈渊。
沈渊随便点了两样,老婆婆和蔼地笑着说:“公子,以前是来过这里吧。”
“是啊,很多年前了。”
“我们这儿偏僻,平时没什么人过来,像公子和小姐这样富贵出身的更是从没见过的。”老婆婆笑眯眯地说。
余隐问:“婆婆,这里只有您一个人么?”
“以前我和老伴儿一起,前两年老伴儿走了,就我自己了。”老婆婆说着,招待他们喝茶,自己去准备食物了。
沈渊替余隐倒了杯茶水说:“这儿的茶比不上府里的。”
余隐并不在意茶如何,闻言只是点点头,接着四处看了看打量了一下这里。
很小的地方,小到只有两张桌子,他们坐在其中一桌,婆婆下去准备之后,便显得十分安静。
“你什么时候来过北羌?”余隐问。
“一次十七年前,一次十年前。”
十七年前,那岂不是她出生那一年。
“你的藏宝图是什么得到的?”
沈渊毫不避讳地说:“是十七年前来的时候,一个老伯给我的。”
她父亲的那幅藏宝图也是十七年前的时候得到的,这么说,两幅图可螚是同一人给的。
沈渊的那幅图是皮子的,很像原版的,那么当年那老伯应该是将唯一的一幅图给了沈渊,那为什么还要给她父亲画一幅呢?
沈渊今日明显不想谈什么藏宝图的事,伸手在余隐桌前敲了敲。
余隐思绪被打断,有些茫然地看向沈渊。
沈渊说:“这附近有片梅林,一会儿吃完可以去逛逛。”
余隐没想到这里别有洞天,笑了笑说:“安阳里的好地方,没想到都被你发现了。”
沈渊意味不明地看了余隐一眼,说:“不止好地方,还有人。”
“什么人?”余隐天真无邪地问。
沈渊失笑,余光看见婆婆端着食物上来了,摇摇头说:“没什么,吃饭吧。”
食物的味道又一次出乎余隐的意料,真的好吃。
她吃的比平时吃的还多了些。
余隐暗中摸了下肚子,又看看空空如也的盘子,有些不好意思。
“吃完了走吧。”沈渊在桌上放下了一两银子,便带着余隐去了梅园。
晚上沈渊送余隐回到余府,说了他即日便要赶回临安,买齐兵器和大军汇合,过不了多久,辽国和东岐便要开战了。
“要打多久?”余隐问。
沈渊说:“快则三五月,慢则三年五载。”
余隐低头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接着抬起头,看着沈渊的眼睛说:“那我就等着听沈大将军凯旋的消息了!”
沈渊失笑,点点头,看着余隐走入了余府,才转身离开。
余隐回府后,让大贵将大富叫了过来。
她觉得东岐现在国内动荡,外还有辽国虎视眈眈,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面对沈渊的雄兵,东岐一定支撑不了多久。
估计三五月,辽国就很打赢这场仗。
“我们去东岐必须提上日程了,父亲说皇上不日就要下旨,让我亲父亲带人去寻宝,届时我也会启程去东岐,你让埋宝的人尽快找到位置。”
果然,第二天皇上的圣旨就到了余府。
张公公亲自来宣旨,还给了余海年一份委任书。
宫里的人浩浩荡荡的来,又浩浩荡荡地离开。
余隐等人走后,立刻去问父亲:“这上面写的什么?”
余海年看了之后心情复杂,叹了口气说:“皇上说,若我找到了这笔宝藏,就任我为丞相。”
方氏听了问:“这是好还是不好啊?”
余隐心中一沉,说:“恐怕不太好,皇上给出了这么重的承诺,假若没找到这宝藏,那……”
余海年打断女儿的话,说:“能不能找到还未可知,但皇上已经下旨,那是必须要往东岐走这一趟了。”
事已至此,余隐只觉得要立刻造个宝库出来,这件事刻不容缓。
余海年第二日奉命带着人出发去了东岐。
余隐留了封家书,也于次日从家中偷偷离开。
等方氏发现余隐也离开了,这个家又变成她一个妇人带着老幼生活,忍不住跺了一下脚。
“一个走了就算了,又走了一个,这个家还没团圆几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