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州有一位出家人,叫释智苑。
他精通佛法,学识广博。
隋朝大业年间,他费尽心思刻石经藏起来,以防佛法灭绝。
因此便在幽州北山的悬崖壁上开凿石室,磨平四壁,在壁上刻写经文;又取方形石板,磨平后刻上经文,存放在石室中。每装满一室,就用石装头堵住洞门,并用镕铁填塞缝隙。(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当时隋炀帝驾临涿县,皇后的胞弟,内史待郎萧瑀,深信佛法,把智苑刻石经的事向皇后禀告,皇后就布施了一千匹丝绢及财物资助智苑达成此事。
萧瑀也施舍了五百匹丝绢,当时朝中官员及民间士绅听说,都纷纷前来供养,让智苑法师顺利完成这个大愿。
智苑觉得刻经工匠众多,僧俗混杂在一起不是很好,于是想在山崖前,建造木佛堂以及食堂、寝室,但想到木料砖瓦不易取得,又怕占用刻经经费,所以迟迟没有动工。
一天夜里,忽然下起大雨,雷电交加,振动山林。
第二天早上天晴后,看到上千根*的松柏树,被洪水冲到山下,堆积在道路两旁。山的东面很少树木,尤其是松柏类的更是稀有。
众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知道这些树木来自何处。
便顺着漂流的方向追寻,原来是来自很远的西山,山崖崩塌树木倒下,倒下的树木顺水漂流而来。
于是当地的民众就叹服了,都说这是神仙在帮忙。
智苑只是叫工匠挑选合用的木材,其余全部分给附近的乡亲。
乡亲们十分高兴,都来帮助建造佛殿和食堂,没多久全部建好,实现了智苑法师的心愿。
贞观十三年,智苑圆寂了,他刻的石经已经装满了七间石室,他的弟子仍续承他的志业。
「原文」幽州沙门释智苑,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经藏之,以备法灭。既而于幽州北山,凿岩为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用铁锢之。时随赐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萧瑀皇后之同母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余钱物,以助成之。瑀亦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遂其功。苑尝以役匠既多,道俗奔凑,欲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寝屋。而念木瓦难辨,恐分费经物,故未能起作。一夜暴雨雷电震山,明旦既晴,乃见山下有大松柏数千株,为水所漂流,积道次。山东少林木,松柏尤稀,道俗惊骇,不知来处,推寻踪迹,远自西山,崩岸倒木。漂送来此,于是远近叹服,谓为神助。苑乃使匠择取其木,余皆分与邑里。邑里喜悦,而共助造堂宇,顷之毕成,皆如其志焉。苑所造石满七室,以贞观十三年卒。弟子犹继其功(殿中丞相里玄奘。大理丞釆宣明等。皆为临说云尔。临以十九年从车驾幽州。问乡人。亦同云尔而以军事不得云)。《冥报记》-唐-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