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起点(1 / 1)

通过和平程式接入这个世界的信息网络,温特找了几家在网上出租房子的,当然是这个城市的,未来要做什么,已经规划好了,温特找的这几家都是经过综合考虑的。

网上中介太多,这对普通人是一个问题,他们更喜欢直接去实地寻找,和平程式很轻易地绕开这些中介,找到温特想要的信息,温特在经历这些生活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什么记录,这些都是和平程式的白描记录,对于温特来说,在经历生活的同时并行记录自己的经历画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情绪没有分离出来的人都会和温特一样的状况,只有那些将情绪和理性分离的人,才可以像和平程式一样记录情绪,而情绪就是感觉,而感觉就是外面的信息对人类的触动。

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分离了,这还算是人类吗?不是智能机器人吗?或者说智能生物机器人,这到是有可能的,如果人类的大脑可以并行有序地运行,那就有可能,如果人类大脑无法并行有序运行,只能单线程运行,那就没有可能。

情绪的产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无法阻止其产生,也无法让产生的情绪瞬间消亡,就拿不开心情绪来说,产生后真的无法消除,而为什么想要消除她,人总是想要快乐的,这就是为什么想要消除不开心情绪的原因。

其实,消除了也是很奇怪的,消除就可能在后面一段时间内没有了,可是有时候还是会被完全触发出来,特别是触发的时候,回忆起来,非常清晰,而且这种有放大的作用,让人的情绪更加失控,这种链接方式真是神奇的。

温特觉的现实点描述,就是这个小区有点破,这种破不是说时间的关系,是质量的关系,是素质的关系,是小区物业的关系。如果不现实点描述,这是一些高大的建筑,宏伟,绿化做的不错,这样描述真是奇怪,这难道不是现实描述吗?

难道说这小区破才是真实的现实描述,而叙述真实的小区建筑的宏伟,绿化的多就不是真实了,这两者都是对小区的局部现实描述的放大,描述的时候,个人感觉已经渗入其中,而且是和个人悲观,乐观情绪搅合一起出现的个人描述。

真实的白描描述,才是最客观现实的描述,就只写那里有什么物品,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可以是树,可以是人,可以是建筑,可以是垃圾,可以是动物之类的,这种描述让人提不起兴趣,这也是很奇怪的,为什么就没有兴趣?

主要是文字里面有些是白描的文字,有些是情感的文字,就像“破”这就带有人的情感,所以用文字表述,如果无法做这些区分的话,就变的混搭了,没有纯性,白描更加靠近真实,只是白描毕竟也是人在描写,总是会遗失点什么细节,或者夸大一点什么细节,这基本上无法考证,和实时录像不一样。

只是,如果实时录像也是给人看的,那也就会出现偏差,这里应该有一个很神奇的发展出现,一个人对现实的白描,可能加入了一点不真实,或者缺了一点细节,然后看这个人描述的人又加入了一点不真实,或者理解的偏差,或者也缺了一点细节,当他叙述,或者重新描述的时候,就变样了,就像传话,谣言的出现一样,这是人的这种性质决定的,这种人性,或者人的特性导致的犯罪行为,还真是说不清楚,也许不是主观的犯罪,不是有意识的犯罪行为,更多的时候就是人的特性造成的。

这样如何约束这种人的特性也变成了一种研究内容,那种预先规定这种人的特性表现出来是犯罪,这不是约束人的特性的研究,只是一种强制对人性欺压的行为,是用人的另外一种特性强权审批另外一种人的特性。

教化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比较温和的约束人的特性的方式,只是如果方式不对,也无法起到约束的作用,也许教育工作研究的内容就是这个,教化方式的实现就是根据对人特性的研究而制定的,将人不好的特性约束起来,无形中约束起来,只是这有可能吗?

只是一点点的改变,就可以在思考后获得更多的认知,温特和和平程式对同样的白描记录,产生的思考认知是不一样的,按目前的状况来说,和平程式产生的更多一点,毕竟和平程式就是为了思考而专门制造的智能机器人。

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是比较累人的,很快,温特就不想看了,不管是白描记录,还是和平程式的心灵记录,温特不是思想家,他只是一个要去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或者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按自己想法做事情的人。

在温特的眼里,这种描述,其实想要叙述在温特的心里,或者叙述在温特的思想里,只是写的时候,就表述成在温特的眼里,这个眼里含义就大了,这文字表述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表述,眼里,这种表述怎么能指代温特的内心呢?

只是想到用这样表述了,如果真的解释了,或者用了更加学术的表述,那样这篇小说就不是小说了,真的不像小说,那更像什么呢?不知晓,这是小说吧,或者就算是文字的组合,根本没有什么类型之分,就是文字表述而已。

这样说明,也真正是对的,只是文字的组合,而文字的组合,就是思想,就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述,文字组成了一个人的认知内心,而感觉如果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只是一种感觉,内心的感觉,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内心的感觉,永远都是属于个人的秘密,而且对于个人来说,那感觉也是一个秘密,产生了,无法分辨,识别出来,也就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了。

除了文字组合,那有意识的小说内容安排,或者故事描述,这算是什么?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对文字的应用,对感觉元素的应用,或者说在构建艺术,还是一直都是内心的表述,可能是对认知的辨识,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找到新的认知,也许是用别人的视觉去寻找新认知,因为毕竟在现实中,只凭借自己的视角找到的认知是有限的,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是实时反应的,无所感觉的,无法面临那种实时的感觉冲突,在别人的视角里面对一个冲突的认知,遭遇的困境。

而处理方式,这还真是属于写的人,并不是属于别人的,对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而写的人对这问题的处理方式,那只属于他自己的,由此,通过别人的视角去制造现实冲突,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更多的认知,而写出的处理方式,却实实在在属于写的人的。

也许也不能这样说,因为别人的视角冲突的场景,看到的问题,认知也许也不会和写的人那样的,都是写的人自己的认知,这样就比较清晰了,实际上都是属于写的人的认知,处理问题方式,寻找新的问题,新的冲突,新的认知。

只是采用了一种实现这项目的的方式,用了一种方式去实现这样的目的,这也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没有总结出来的,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并且总结整理出来,然后就指导自己按这样的方式继续做,更加清晰地去这样做,这种总结是好,还是坏?

对于写的人来说,真说不上来,就这样自然出现的,总结出来的,感觉出来后,就自然描述出来的,可以说是一种灵感出现后,就自然总结出来的,后面怎么做,也许并不会这样做,或者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清晰,后面写的人还是这样写着,他只是写着,只是描述着,只是思考着,只是继续,没有什么有意识地去按照那些规律来做。

这样总结出来是否好?写的人可能清晰了自己的运行状态,看的人可能清晰了写的人的状态,可能会模仿着去做,尝试着去学习。还有什么吗?这样总结出来,就变成了约束规则,变成了条条框框。

实际上,写的人从来没有按照这些条条框框来,或者是有意识地去按这些规则来,他只是在写,在思考,按着感觉在做,就这样非常简单,认知出现后,就自然成为写的人的一种认知,成为一种感觉成长在写的人内心中,只是写的人,一直都只是在写,在思考,按着感觉在描述。

说从来没有,这可能也是一个错误的表达,有时候有一个好的想法出来后,就像这些总结出来后,写的人就有意识地去尝试这样做了,就像各种手法的应用,只是尝试去应用了下,去感觉了下,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尝试去应用后,会有所收获的,确实,也一直都是正确的,确实都是有所收获的。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八零好福妻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九零福运小俏媳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