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小说导航 > 历史军事 > 贞观我扶摇 > 第六十七章 上疏天子

第六十七章 上疏天子(1 / 1)

这一日,刘平安一大早起来,旋即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当中,面前摆放有纸笔,他正在凝眉构思着什么。

史书言——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时马周寄居于中郎将常何府邸,常何因上书一事愁惑,马周见状替其执笔,上书于太宗。

马周替常何执笔写下奏疏,他所写的二十余条,条条切合时弊,针针见血,毫不走空,李世民读完后震惊不已,因为常何粗人耳,断然写不出这般奏疏,就算是“吴下阿蒙”也没有如此迅速的。

于是李世民便召见常何,常何直说道这是他的家客马周所写。

这句话,改变了马周的一生。

李世民旋即下令召见马周,马周一时未到,李世民接连派了四批使者,这才将马周招入宫中,马周与天子禁中对策,经过了一番“隆中对”后,李世民大喜其才,当即下令马周入直门下省,从此,马周便开始了他的发迹之路。

简单来说,这次议论朝政得失对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用没文化的常何成就了有才华的马周。

今年,刘平安的结拜兄长马周便会直门下省,成为了中枢政事堂的一名票友,然而十三年后,到贞观十八年,马周就被天子迁为了中书令,成为了执掌天下权柄的大唐宰相之一!

短短十三年,从一无所有的白身变成宰相,如此升迁速度,不要说在贞观一朝了,在华夏几千年历史当中都是难得一见。

然而马周就是做到了,这一次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便是他的发迹机会!

“这一次必然也会成为我的机会!”刘平安皱眉喃喃道,就连马周都能凭借此次上疏成功发迹,没必要有二李照拂的他会落后于人。

但首先,他要拿出能让李世民欣赏的本事。

刘平安思索片刻,提笔缓缓写道:“臣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汉之光武年三十三,但陛下十八举兵,年二十四平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自贞观以来,陛下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理......”

在奏疏开篇,刘平安先吹捧了李世民一下子,这番话,事实上是贞观九年李世民对自己功绩的概括,只是现在被刘平安稍加改动后拿出来用了而已。

李二陛下有“矜功伐善”的毛病,经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刘平安先入为主吹捧李世民的功业,必然是能合他心意的。

然而在下一段,刘平安便笔锋一转:“然今日贞观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以恩德,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侍,议者皆不以为俭.......”

从第二段开始,刘平安便开始从劳役等方面隐晦指出如今贞观一朝的治政弊端,这一段也是后来马周后来的上疏中,找寻了一段切合时政的段落加以改编过来的。

但后来马周上这封奏疏的时候,他已经是深得天子宠信的侍御史加朝散大夫了,如果刘平安现在用马周当时上疏的语气口吻,说的那般直白的话,说不定坟头都得先预订好,所以他的口气尽量委婉了许多。

在今年代王李简早夭后,天子曾经一度宠信僧人道士,所以这第三段,刘平安准备劝李二陛下近贤臣远小人。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们,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这一段照抄了后来魏征所上的《十渐不克终疏》,刘平安当年恰好就曾经读过这篇奏疏,抄来也算得心应手,只要稍加改编就是极佳的劝谏文词。

而下一段,刘平安打算从门阀世家谈起,如今天子已经有了想修《氏族志》的念头,封他蓝田县男爵位,恐怕也有敲打以太原王氏等为首的世家大族的心思,刘平安本就不容于世家,既然如此,索性去做天子手中的一把剑,替他点明而后缓缓削弱世家势力。

刘平安提笔继续写道:“风俗之弊,至唐极矣。王公大人巍然于上,以先达自居,不复求士。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寒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

“今时士庶之间,深入人心,若天经地义然。今所见于史传者,事实甚显。自魏太和中,定望族七姓,子孙迭为婚姻,至今望仍不减.....”

在这两段当中,刘平安委婉说明了世家门阀对于朝廷施政的影响,指出了世家中人互相通婚维系地位富贵的手段。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平安点名了五姓七望,这是他给李二陛下的一次暗示。

如果陛下您也看五姓七望不顺眼了,想弄他们了,就启用我刘平安吧,我会帮陛下披荆斩棘削弱世家的!

刘平安相信李二陛下能看得懂,这也算是他入官场前的投名状了。

在最后,刘平安则祭出了他的大杀器——两税法!

现在的赋税制度是基于均田制施行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最基本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基于人头收税,而后者则是基于财产收税。

两税法未必适合现在初唐的国情,这一点刘平安心知肚明,因为租庸调制实行十多年来运作良好,人民生活安定,国家收入也很稳定,若是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两税法也未必是什么好的税法。

刘平安写两税法,其本质目的只是提醒李二陛下抑制土地兼并而已,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起都会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难以略过的,而眼下世家门阀,包括亲王外戚们都在大肆敛财,土地兼并的苗头已经起来了,并且会日趋严重,两税法写在这,只是未雨绸缪的一种法制而已。

若是将来土地兼并越发严重,那么农民失去土地后便会逃亡,造成大量的黑户,到了那时候,两税法就是可以“改而行之”的法度了。

李二陛下治政时候的聪慧,历史是给出答案了的,刘平安相信天子能看懂他这两税法背后代表的是什么,说到底,目的还是提醒天子管教亲王外戚,然后用手段削弱世家门阀的权利罢了。

“呼~”

刘平安将奏疏写完,重新审视一遍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亲自送往了李氏园,交给了李靖。

李靖将他的奏疏看完后,神情颇为满意,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和当日李绩差不多的话。

“放手去做便是了,你有如此才华,又有某和懋功照拂,日后迟早有扶摇直上的一天。”

刘平安冲李靖行礼,旋即飘然离去。

他走后,李靖凝眉再次将手中奏疏来回品读,时不时露出畅快笑容。

两税法是什么?说实话,他李靖不是很懂。

但他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刘平安通篇所写的几个重点,无非就是劝天子远小人近贤臣、管教王公贵族的奢靡之风,同时抑制世家门阀扩张的步子罢了。

李靖心里明白,这些东西全是天子想要的。

那日天子下令百官上疏言论朝政得失,最起码也得是五品官才有资格上这封奏疏,而天子却法外开恩,让刘平安一个徒有其名的县男也跟风上疏,无非就是想提供契机,引他入朝堂而已。

入朝堂是为了什么?天子想拿刘平安对付世家门阀啊!

如今在天下间五姓七望的影响力甚至远远大过了李氏皇族,这绝对不是天子所能容忍的!

李靖对手中奏疏爱不释手,满意的笑了。

文有刘平安,武有苏定方,他李靖就算忽然战死沙场,也不至于李家从此泯然众人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又能免俗呢?

李靖微微一笑,他从未想过就地成圣,成为和孙武一般的兵家圣人,只要能保住李家三代富贵,多位朝廷择些优良苗子,他也就算没白活这一世了。

目光流转当中,李靖忽然又想起了那位容仪魁伟的亲舅舅韩擒虎,连带着,他也想起了那位追随杨玄感叛乱,败亡舅舅家族,而后投奔山贼不知下落的表兄韩世谔了。

年少时候,表兄韩世谔曾经当众奚落嗤笑李靖只会死读兵书,不知变通。而他韩世谔将来则会继承父亲爵位,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李靖从小就被表兄瞧不起,但是他从未生气过,甚至表兄决定追随杨玄感叛乱之前,他还曾经苦劝过这位表兄,然而这位表兄当时只是大怒,骂他李靖乃鼠辈小人而,瞧不得自家人富贵。

当时表兄出征之前,最后对李靖说的一句话是:“等我得胜富贵了,再回来收拾你这个田舍奴。”

却没成想,那一别竟成了永别,杨玄感兵败,表兄被擒而后逃跑,投奔山贼,从此音信全无。

眼看他承爵位,眼看他奔山贼,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

而今他李靖位极人臣,当年意气风发,立志要出将入相的表兄反而不知老死在了何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啊。

一时荣辱又算什么呢?

且看三十年后,命途如何,自有定论。

李靖双手负背,悠悠踏上了前往宫中的马车,他要将刘平安的这封奏疏,亲自交给天子!

最新小说: 我在合欢宗给孔雀孵蛋 独宠贵妃 剪辑!十大死亡名场面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告死者 青春之痒 奈何殿下太妖娆 少加一点糖 嫡妻贵安:为夫有礼了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