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十五)(2)
蔗种日记俩情浓
中午时分,太阳还像往日的大暑热天一般,仍然在热辣辣地直照射在大地上,天上很少有乌云走阴,几乎是晴空万里……
于是,人们便按捺不住地说道:
“天大热了,天大热了……”
虽然,现在已经是中秋过了也将近半个月之久。要是按照通常季节的气候来说,已经算是秋末冬初即快将来临了。
可是,此时白天的气温,却并未真正地显得凉快多少。而只是到了下半夜,才会有一点轻微而至的习习秋风在吹拂时,方才显得有点儿凉意袭人。
也许,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秋末冬初前,那段令人讨厌的“三伏天”正在作怪的原因所至吧。
难怪,人们常常会说,那个最为令人可恶的“秋老虎”,才是造成如此的鬼天气。因为,就是这个“秋老虎”,才往往会热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从现在看起来,确是一点不假。
因此,当午餐过了以后,这样闷热难受的天气,便使到我觉得实在是有点困倦极了。于是,便多想回到房间,躺倒在床上,进行短暂地休息片刻……
突然,我发现在小厨房外的天井旁边,有一小捆的“乌皮蔗”种。它正好是存放在洗澡房的旁边处,上面却什么东西也没有遮掩着。
于是,我便回到厨房里去,问起正在厨房中洗刷碗筷的尹妹:
“尹妹呀,这捆‘乌皮蔗’种究竟是谁家的呀?放在这里没有用东西将它遮盖一下,在这样干燥闷热的天气下,很容易就会被晾干的。要是不及时进行处置一下的话,以后长期这样下去,定会生长不出蔗芽来的啊……”
当尹妹听到我这么说了以后,便忙着走出厨房。然后,便对我说道:
“飞哥呀,怎么你现在还不知道吗?是她那天到来我们家里时,特地从她所下乡插队的生产队的社员家里捞取后带来的。目的就是想带来给我们在自留地上栽种后,作为传种之用的。她知道,这些专栽种食用的‘乌皮蔗’,是一种罕见的食用甘蔗良种。在我们东平一带来说,直到现在还没有或只有很少人进行栽种过它……”
听尹妹这么说了以后,我才恍然大悟地真相大白了它的来处……
于是,顿时之间,在心里对于我这位高中同学的细心考虑得如此周到,大为佩服。也为我这位高中同学竟是如此高情厚意,颇深受感动。
她也许会想到,这次的到来,可能是因为自己一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物品,作为首次到我们家的“见面礼品”。因此,定然是绞尽脑汁,才最后想出这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赠送一小捆优良的“乌皮蔗”种作礼物。
这样一来,她送蔗种的真正意图,不用多加猜测,便不言而喻了。
一方面,她相信所带来的“乌皮蔗”种,以后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将它栽培好的。要是待日后成熟得砍伐时,除了食用以外,又还可以将蔗尾作为传种之用。也许,到了若干年以后,这蔗种就将会在我们一带传种开来的。
要知道,正像每当人们一旦说起打草席的事情上时,便不会忘记提到我们村子上的十六婆的名字。毕竟,当年就是她第一个从她娘家带来的一种打种草席的好手艺。渐渐地,才自然而然在村子上流传了开来。
直到现在,这门手艺在我们一带,几乎快要遍地开花结果了……
另一方面,等待到了明年秋末冬初,当甘蔗栽种成熟以后,我的这个高中同学,她就一定会名正言顺地前来,和我们一块共享这丰收的成果。
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在一块开心地吃起来时,不仅仅单是甜在嘴边,而且,还会真正地体会到是如何甜到了心中啊!
此时,我从我的这个高中同学,她这种独特的送礼方式上便不难看出,她的确不愧是一位在我们当中,可以堪称得上是个聪明睿智的女子啊……
当尹妹将这捆“乌皮蔗”的来龙去脉,全部都告诉给了我知道以后,我便把它当成了心肝宝贝一般地去对待。
当即,我马上用了个破粪箕,将这捆“乌皮蔗”放在它的上面。然后,又到外面的田块中,取要回了几铲肥坭土,把这捆“乌皮蔗”埋了三分一。最后,才再用一把稻草,把它掩盖好。
最后,再还将全部甘蔗种和干稻草,都一起浇水淋湿透。就这样做好了后,我才坦然地放宽心思,回到房间里进行休息去……
一天下午,我同往常一样,在收工回来到评分房中,又收到了我的这个高中同学她的一封来信。
从邮截上便可知道,这是前天才从松山寄出的。于是,我像如获至宝般地一般,顿时,便高兴得忘乎所以起来。马上迅速地返回到房中,迫切地拆开信阅看,心里便想,究竟她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从那几页信纸的字里行间中,还像以往那样,用她那苍劲有力且流畅异常的点水笔字,几乎全都是在讲述她这次到我们家来,在各方面都得到我们家的几个弟妹的热心款待和关爱,以及村上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地欢迎的动人情景。这一切,全都让她深深地受到感动……
“……虽然,我这次到去,只不过才在你们家里,停留了只不过是短暂的一个晚上。总共算计起来,也不超过二十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却过得从未有过如此的愉快和开心。简直使我有一种久别回家,所体会到真正一种温暖和幸福的家的温馨感觉。完全不像以往寄人篱下的那样,总是感到有种难以诉说的悲凉和失落无奈。可以说,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有过受人如此地疼爱和关照过。特别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你们家中的几个弟妹,个个热情大方、笑声朗朗,常常欢声笑语的动人情景,都给予了我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飞哥,要是我们能够永远都是如此相处下去的话,那该是多好啊……”
从她那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段感人肺腑的生动文字的描绘中,便可不难看出,她已经完全地融合到了我们这个家庭中来了。
其实,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像我一样在迫切地盼望着;她也许正在像我一样在真诚地期待着;她也许正在像我一样在痴情地昼思夜想着;她也许正在像我一样梦幻和瞳景着,那美好幸福的生活,能够尽早一天的快点降临……
这也许,便是我从这几页信纸的字里行间中,所窥探和捉摸得出来的一个最后结论……
“飞哥,我们盼望你能早一天到我们家里来作客。我们这个插青小组中的几个小弟妹,都在期盼着你这个远地‘亲戚’的大驾光临。到时候,大家会把你作为一个尊贵的客人一样,进行热情地招待和欢迎的……”
从而可以看出,此信最后的描述的真正用意,简直就像是一封深情厚谊的“邀请信”一样。
最后,她还在信中具体地描绘到来时,应该行走的具体路线:
“……当你下了班车以后,便直往到龙潭方向的班车路上走。当出了松山墟后,在看见右边的田垌时,你便往山旁前的一个大村场走去。进到了村子后,随便询问一下村上的社员:‘城桥生产队在那里?’。定然便会有人详细地告诉给你知道的了……”
顿时,便在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句著名的名言“有机不可失,无机不可冒失。”。于是,我便当机立断地决定,一定得在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的东平墟日那天,起程前往到她那里去。因为,这个日子是信中已经约定了的一个风雨不改的铁定日期了。
当时,我仔细地推算了一下,将去的那天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于是,我便马上从抽屉里,拿出信纸和信封,赶紧给她回复一信。
当晚将信写好了后,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便交给去东平墟的运生他们,帮忙带去及时寄出。最后,并还叮嘱他们说,要记得在信内夹上几张八分邮票……
时间过得真够飞快。才霎眼之间,一个星期便就这样地溜过去了……
明天,就正好是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我要将出发到我那位高中同学下乡插队落户的松山城桥生产队预定的日期。
就在昨天晚上,也许,是由于我的心情过于激动的原因所致吧,一直很晚都未能进入梦乡去……
我整晚都是围绕着这次首趟前往她处,应该准备带些什么礼物前去好呢?
经过几乎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且思前想后地考虑了很多很多……
如果,要是像一些人那样,随便地带点“进口货”去的话,那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要是这样做的话,也算是最为一般通常人所带的礼物,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又想到,身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用这种“进口货”作为见面礼,就未免显得大俗气了一点。再说,也确实是不大合符身份。
于是,我想来想去,最后便突然之间想到,干脆就给他们带上在“文革”前,我所写的一本日记前去。
此时,我抬头突然看见,在书桌上面放着那本前几天才从东平的新华书店购买到的一本小册子:《革命青年的榜样》,便决定赠送给她作为纪念。
接着,我还在扉页上,用自来水笔公整地写上:
“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金训华。”
要知道,在这本日记中,大多都是记载着,我当年是如何响应林副主席的号召,在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自觉地进行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积极投身到伟大的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锻炼。并在这其中,所记载着我所收获到的一些切身体会和学习心得。
同时,我赠送给他们的这件礼物,在当年来说,不仅对于这帮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经风雨,见世面的这些知识青年,也是具有一定的伟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完全适合于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环境条件。
因此,送去这样的两件礼物,也算得上是最为理想和现实意义的礼物了。对于她和他们知青小组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彼此都可以轮流进行公开传阅的一本公开日记和那本小册子。
当然,我所写的这些日记,它可并不能与雷锋和王杰他们这些划时代的英模,所写的那些日记相提并论的。
要知道,我过去一贯以来,曾经养成了一种天天都要动笔写日记的好习惯。并且,还曾经在六十年代前几年,就先后写好了四大本的日记。
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其中有两本日记却让蒋鸣凤在“文革”期间,给她弄丢失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为之可惜呀……
正是:
她送礼品甘蔗种,我赠日记意义重;
你来我去互来往,蔗种日记俩情浓。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