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震荡(1 / 1)

送走王在晋后,贾诩对吕岩说道:“如果真的平定了整个江南,你真的要挥师北上,和大明决战吗?”

“这个谁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

吕岩苦笑着说道。

说实话他对大明还是非常喜欢的,虽然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异见的。

比如很多臣子认为皇帝做得不对,可以直斥皇帝之非。

有的臣子认为皇帝下的中旨不对,甚至可以封还皇帝的中旨。

这在后世也是难以想象的,皇帝那不是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吗?

而且胆敢不遵守圣旨,那不是要斩首的吗?

大明就是如此的开明,落后愚昧的满清和大明根本不可同日之语。

满清历代皇帝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完全是将全天下的臣子和百姓当作包衣奴才来看待的,哪里有一丝人性可言。

像电视中和皇帝谈笑风声的纪晓岚,那绝对是扯蛋。

真实的纪晓岚不过是个腐儒而已,带着点口吃的毛病而已,乾隆完全是将他当作词臣来养,一句重话就能将他吓得不清。

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大明相比,大明才是真正的开放。

到晚明已经产生了各种思想的萌芽,比如集儒、释、道三家大成的心学,几乎脱离了儒家学说的泰州学派,甚至黄宗羲还提出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虽然儒家学说仍然占据着主流,但是也算是少有的一个思想开放的年代。

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是少有的一个勤政节俭的皇帝。

为了振兴大明,崇祯日夜不停地批阅各种奏折,每天要工作十四到十六个小时,每天只睡五到六个小时,其勤政程度让人诈舌。

这样的辛苦程度不要说皇帝了,就连一般的老百姓恐怕都受不了。

而且为了能够早日给大明凑足军费,他和皇后都是厉行节约,连他的衣服和袜子上都打有补丁,这些补丁都是皇后给免费打的,一分钱不花,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讲是个多么难得的品质。

仅仅从这些方面来讲,他绝对是个明君。

和那些亡国之君比,甚至和康熙、乾隆相比,他要比那些皇帝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他终究是能力不足,无法解决明朝积累下来的顽疾。

偏偏大明内部灾荒连连,使得起义军屡剿不灭,再加上外有强悍的女真人,内外交困之下,才导致了大明灭亡。

对于崇祯,吕岩一直是觉得非常可惜的。

要说大明灭亡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那真是冤枉他了。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大明为什么灭亡,那只能说是气数的原因了。

后世的人对于大明的皇帝多有恶感,那完全是因为满清抹黑的原因。

满清为了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控制人们的思想,不停地大兴中国史上绝无仅有的残酷的**。

仅仅是某此满遗吹捧的乾隆年间,发生的**就高达130多起。

别说赞美大明的好话了,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对大明的怀念,就会是满门抄斩,甚至充军发配。

而且对于明朝流传下来的赞美大明的书籍文章,满清的政策是一贯的,那就是焚毁。

比如李清的《南渡录》,杨嗣昌的《杨文弱集》的著作,钱益谦的一些著作都在焚毁之列。

乾隆提到李清时甚至恨恨地说道:“设其人如在,必当立正刑诛,用章宪典。”

相反那些指责大明的书籍文章反而都被满清收集起来,刊登后流传后世。

《四库全书答部》中谈到乾隆修史的私意就直言不讳地说,修史的目的就是搜集大明皇帝种种失德之记栽,使之流传后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满清修《明史》,修《四库全书》。

在修这些史书的过程中,不惜大肆篡改史实。

《明史》做为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关于明朝的史书,其影响力当然非常广泛。

其中《明史》对于明朝历代皇帝的缺点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放大甚至是抹黑处理。

他们说天启皇帝不识字,不爱理朝政,只爱干木匠活。

木匠皇帝的称号,就是清人给封的。

当然,他们成功了,木匠皇帝这个称号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一个皇帝真的爱干木匠活吗?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件事非常具有炒作的嚎头,就像是明星的绯闻一样,让人一听想忘记就难。

于是天启帝一直背了这个黑锅背了几百年一直到现在。

事实上身为一名皇帝怎么可能不识字,不理政。

熹宗实录里有着很多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比比皆是,对于处理政务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天启元年十二月,内阁首辅叶向高甚至向天启皇帝上疏:“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

要知道叶向高是内阁首辅,甚至可以说他是东林党的一员。

要知道东林党可是从来不喜欢拍马屁的,要是总是拍皇上马屁,你想进东林党都进不了。

也就是说天启皇帝绝对不是满清诬蔑的那么不识字,甚至是不理政事。

而关于天启皇帝爱做木匠活的明人记载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打入大牢的太监刘若愚时所写的《酌中志》。

当时正值崇祯二年,东林党人再次上位,正是后世所谓众正临朝之机。

对于天启皇帝任由魏忠贤清洗他们东林党,这些东林党人当然是暗恨不已。

刘若愚为了脱罪,难免顺着这些人正人君子的意思,黑了一把天启皇帝。

事实果然不出他的意思,黑了天启皇帝之后,他果然被这些正人君子无罪开释。

自此之后,天启皇帝是木匠皇帝的就流传了开来。

然后再经过满清的放大,成为天启皇帝的标志。

所以满清了为了抹黑大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将大明的皇帝从朱元璋一直到天启帝一直黑了个遍。

******

******

温州之战的结果很快就传了出去。

吕岩率领十万大军(号称)先后击败明朝二十五万大军(号称),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北,向杭州攻去。

一路向南,试图攻占整个福建。

由于四省的兵力几乎被消灭一空,因此叛军的进展非常迅速。

一路之上叛军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

没过多久,各州府失陷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这些消息就像是超极大地震一样震动了整个大明。

知道这个消息后,不知道多少人号啕大哭,不知道多少人惶恐不安,日夜难眠。

然后收拾东西,带上一家老小,准备北上躲避兵灾。

朝廷诸臣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们先是不信。

确认之后才是个个如中雷击,一些朝臣哭天喊地地抹起泪来。

现在的大明绝对是最虚弱,最迷惘的时期,经过和女真人的数场大战,大明几乎是连战连败,丢掉了关外几乎所有的土地。

这让大明的自信心极度的受挫,很多官员甚至视出关如入鬼途。

再加上大明最强大的关宁铁骑尚未建成,现在它的武力绝对是最虚弱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吕岩又狠狠地捅了大明一刀,这一刀绝对让大明痛彻心扉,疼得死去活来。

很多朝臣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到底是怎么了?

朝廷怎么又败了?

打不过女真人也就算了,怎么连股叛军都打不过!

虽然他们心中有着种种的不甘,但是事实总是要面对的。

为了如何应对这支让朝廷头疼的叛军,朝廷里再度激烈地争吵起来了。

打不过就招抚,这是朝廷一贯的政策。

但是吕岩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没有任何一个文臣敢怂恿天启皇帝答应这个苛刻的要求。

万一将来哪一天皇帝反悔了,这个朝臣铁定是要倒霉的,杀头抄家是小事,搞不好还要遗臭万年。

对于名声这种东西,这些朝臣还是非常在意的。

但是打的话,万一再败了怎么办。

大明打了这么多的败仗,可是真的败不起了。

再败的话人心就要散光了。

而且到底要调多少兵马才能消灭吕岩这支叛军。

吕岩前前后后已经消灭了朝廷将近18万兵马。

想要抽调18万兵马,这估计至少也要四个省的兵力。

现在大明内外交困,真的调兵的话只能从江西、湖广、贵州和北边调兵,想将这些兵调到浙江和福建去,光是沿途的费用就是一件大事。

而且那些死掉的人马也需要补充,不然的话不如何安靖地方。

一想到需要的器械和钱粮,很多朝臣都是一阵阵头皮发麻。

这中间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部分朝臣就提出和吕岩接触谈判,他的条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可以想方设法让他降低自己的条件。

这其中以浙党为止,吕岩的大军正一路向北攻城拔寨,这最焦急当然就是浙党了。

现在朝廷没有答应吕岩条件的意思,如果调兵围剿的话,等大军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身为浙党,他们的根基就在浙江。

如果浙江被叛军占领,别说他们的根基没有了,就连一家老小都会落到叛军的手里。

楚党和齐党身为浙党的盟友,至少不会反对。

东林党对于招抚也是沉默不语,既不反对,又不支持。

他们位于无锡的大本营东林书院距离浙江很近。

看叛军这种攻无不克的势头,打到无锡那是迟早的事情,他们也不想无锡遭受刀兵之灾。

那些丘八可不会和你讲什么道理,你就是再身负众望也没有。

秀才碰到兵,有理讲不清可不是一件空话。

一刀咔嚓下去,就算是东林党也得人头落地。

对于这点,东林党可是非常清楚的。

这其中反对的最激烈的就属阉党了。

吕岩起兵的理由就是清君侧,这其中就要求砍掉魏忠贤的脑袋。

对于这种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魏忠贤当然是必欲置其死地才能甘休了。

而且招抚的话,万一吕岩提出砍掉他的脑袋这种条件,那些朝臣顺水推舟答应了可怎么办。

那些朝臣,特别是东林党可是老早看他不顺眼了。

大战期间东林党可是没少让那些御史落井下石,找他的晦气。

要不是他魏忠贤还算深得圣眷,再加上找了客氏这个强力盟友,说不定早就被这些东林党给收拾掉了。

因此魏忠贤对这些东林党非常不满,他可是一直非常希望和东林党做朋友的,为此没少给东林党送礼物。

在他看来,东林党能和泰昌帝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做朋友,应该也能和他做朋友。

但是那些东林党的反应却彻底地让他失望了,特别是东林党三巨头之一**星,一点都不给他面子。

三番五次将他送上去的礼物给扔到门外,还让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如果不是有吕岩这个大敌当前,说不定他早就和这些东林党开战了。

虽然朝堂中吵得非常厉害,但是争吵的只是些小卒子,还没打算到刺刀见红的时候。

那些朝堂大佬们或神色漠然,或脸含忧色,或愤恨得双目通红,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加入战场。

看到那些官员实在是吵得不像样子,户部尚书汪应蛟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走了出来。

“启禀圣上,现在已经快到收秋粮之际。如果再打下去,即使南方收了秋粮也无法按时押解上京。到时候边军发不下粮饷,恐怕会发生哗变,还请圣上早做打算。”

听到这里,那些正在争吵的朝臣一时之间都停了下来。

九边屯驻了大量的军队,仅靠北方根本就满足这么巨大的粮饷需求。

另外不说那些边军,就连京师的粮食需求也离不开南方,需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将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城。

但是看南面叛军这种进攻的势头,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打到杭州了,再加上南方战乱。

到时候还怎么将粮食押解进京。

这些粮饷无法押解进京,别说那些边军,恐怕他们这些朝臣都得喝西北风去。

到时候天启帝肯定会将大笔的俸禄折换成宝钞,然后让他们拿宝钞喝西北风去。

一想到这里,很多朝臣脸色都非常难看。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啊。

“启禀圣上,得知温州兵败后,现在京城的粮价已经一日三涨。粮价至少也涨到了平时的四倍以上,很多粮店开始捂粮惜售。百姓几乎买不到粮食,还望圣上早日解决此事,不然京师因此而发生骚乱,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

这时候浙党的一个御史走出来说道。

“不就是一些奸商吗?找出来将他们全部砍头,我就不信还有人敢不卖粮。”

魏忠贤的一个爪牙立刻站出来张牙舞爪地说道。

有些朝臣用古怪的眼光看着这个魏忠贤的手下。

你真的以为那些粮商的背景很简单吗?

这些粮商背后哪个不是站着京师的勋贵,不然你以为京城的粮店是哪么好开的。

你要将那些粮店的老板拉出来杀头,不是打那些勋贵的脸吗?

果然,很快就有几个朝廷的勋贵站了出来,对着那个人破口大骂,然后慷慨激昂地力主招抚。

看到这里,魏忠贤的脸色愈发难看,真是猪队友啊。

他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得知温州兵败后,他已经连着好几天都睡不好觉。

生怕皇帝砍了他的脑袋然送给吕岩。

现在在这种紧要关头,这么多朝臣竟然还敢和他做对,这让他感到极为难堪。

他悄悄地打量着那些和他做对的朝臣,同时将他们的样子记了下来,同时发誓迟早要他们好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拿着两份奏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走了进来。

“启禀皇上,山东和杭州的八百里急报。山东闻香教蛊惑教民,发动叛乱。另外吕岩强征大量的商船,沿海一路北上,然后在杭州湾一带登陆,然后调集大量的火炮进攻杭州,杭州城危在旦夕。浙江巡抚苏茂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求救文书。”

**

非常感谢x16341313、辉月之灵和bs盗号滴的打赏。

最新小说: 林小乐在末世 深宫造作日常 军师祭酒郭嘉 大姑爷小书生 网游之局中局 五代第一太祖爷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海贼王之母巢果实 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 私人定制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