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小说导航 > 历史军事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1 / 1)

就在皇太后布木布泰在慈宁宫内揪心满蒙八旗地位不保的时候,多罗贝勒玄烨,恰恰就在明安达礼和噶达浑的陪同下,于昌平州检视从京畿各地齐聚于此的八千驻防八旗兵!

一身小号戎装的弘毅,器宇轩昂的端坐在福临御赐的“超影宝马”之上,当然,作为不足两岁的小孩子,弘毅还是十分理智的选择让一名侍卫驾驭宝马,自己心甘情愿被紧紧裹挟在侍卫双臂之间而已。

这匹御赐的“超影”的确无愧它“八骏[1]”之一的美名,浑身上下通体血红,两耳直立,威风凛凛,不禁让弘毅想起杜甫《房兵曹胡马》中的名句:“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确如此,当弘毅纵马从整齐列阵的八千劲旅面前风驰电掣而过的时候,听着耳旁的风声呼啸,看着眼前的刀光剑影,他实实在在体味到了什么是“逐日而行”,什么是“金戈铁马”!

队列之中,各营将校分着髹[xiū]漆盔帽、甲衣围裳,端坐马上,持刀行礼;一众兵丁,共着黑漆皮胄,显得坚实厚重[2]。又按旗藉不同,分穿各色棉甲,弘毅早已明白,统身黄色为正黄旗,黄地红边为镶黄旗,统身白色为正白旗,白地红边为镶白旗,统身红色为正红旗,红地白边为镶红旗,统身蓝色为正蓝旗,蓝地红边为镶蓝旗,十分好区别。无论将校兵卒,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分着齐腰甲、罩甲等不同款式,但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果然,此次校阅虽然不是皇帝亲临才能举行的“大阅[3]”,但兵部显然十分上心,将平时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大阅”甲胄拿出大半,可见重视程度。

而此时的大清朝,“大阅”制度还不规范,间隔年数、阅兵项目等等,都还没有明确。弘毅也就在马上开始回忆起共和国天安门广场之上那“十年一大阅、五年一小阅”的恢弘气势来,暗自定了决心,要向自己的“再生皇父”好好建议一番。

自头至尾,弘毅一直端坐在马背之上,每一次高高举起手中的所谓“尚方宝剑”,旁边的军士就会高居刀枪,大声“嗷嗷”的呼喊,那气势也的确吓人,可来回跑了一遍,弘毅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自己思索半天,这才恍然大悟!

“回点将台!”弘毅大声命令道。

“嗻!”身后的骑士立即打转马头,风一般奔回了校场北侧的点将台。

登上高高的点将台,左右的明安达礼和噶达浑急忙迎上前来。

“贝勒爷,这军威可算雄壮?”兵部尚书噶达浑半弓着身子,谨慎仔细的请示这位“奉旨校阅”的圣婴神童。

“噶大人,麾下将士的确是我八旗劲旅!”弘毅微笑答道。

“谢贝勒爷赞誉!”噶达浑嘴巴都咧到耳朵了,明安达礼却感觉有些异样。毕竟自己曾经领教过这位圣婴的神奇,他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吧?就这么完了?

“不过,噶大人,本贝勒奉旨校阅,是否可以宣示一番?”明安达礼一阵轻松,小皇子果然还有下文!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奴才恭请多罗贝勒代皇上宣示三军!”噶达浑和明安达礼立即下跪听旨。

一旁的传令将官见状,手中令旗一展,台下八千将士也是齐齐单膝跪拜,恭迎圣训!弘毅被这齐刷刷“哗啦啦”的铠甲抖动之声、“明晃晃”夺人眼目的甲胄反光撩拨得也是雄心万丈,于是向点将台的边缘紧走两步,跨上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两尺高的“演讲台”!其实,这也是他自己提前一天就吩咐好的应急之策。毕竟台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八旗猛士,总不能说了半天,人家还没看到台上自己这个小不点吧!

“众将士!你们,为了大清、为了华夏,辛苦啦!!”弘毅用足气力,大声说道。寂静的校场上,瞬时间山呼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口号的回声逐渐消退,弘毅继续说道:

“大清龙兴关外、入主中原,华夏一统,四海臣服,诸位将士,功不可没!”

“万岁!……”

“八旗骁勇、三军用命,猛士威武、刀枪犀利,蕞尔小邦、暴殄天物,犯我大清、虽远必诛!”弘毅突然想到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脱口而出,自己也是气血上涌,好不豪迈!

“万岁!……”

弘毅登时有些泄气,无论自己怎么喊,下面都是一个词,那就是“万岁”!虽然整齐响亮,却是稍显气势不足!而且这个词的背后,实际上是说所有的大清兵士,只是愚忠于皇帝,而不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大利在浴血奋战。如果为了一个人而战,那就必然要有所回报,而为了家国民族而战,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一支枕戈待旦的劲旅,必须有一两句衬托军威、凝聚军心,甚至加深袍泽之谊的响亮口号才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口号就是秦国时期军队的“风、大风”。大风是一句吉祥话,比喻风大好射箭,又形容秦军如大风一般威猛。事实上,中国上古时代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口号,主要原因是军队中人大部分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庶民,只接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所以有没有口号无所谓,有时候有口号反而坏事。到了后来的淝水之战,前秦就是败在朱序振臂高呼的一句口号(说谣言也可)上的。而宋明两代中国出现了职业军人,他们的服役是终生制的,所以如果用口号指挥作战,不如用锣鼓令旗指挥更方便。而“齐步走”、“立正”之类的“动作口令”则是清末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才出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有名的口号就是“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这样问答式的口号,还有最近几年十分流行的许三多大大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而这种历史,看来需要从顺治十二年的今日有所改变了!

弘毅脑子飞速运转,在被人看来也就是稍加思索之后,就更加卖力的吼道:

“众位将士,我大清八旗乃是天下精锐。何为精锐?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才是精锐之师!堪为国战、死而后已才是勇猛之士!满洲勇士、中华锐士,必须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陷阵之志,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有进无退!”弘毅咽了一口唾沫,不等下面继续喊万岁,就声嘶力竭的大吼“吾皇万岁!大清万岁!——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弘毅如此反复两边,一旁的明安达礼和噶达浑最先明白过来,立即趋步向前,立于弘毅身后,也是振臂高呼起来:“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终于,八千兵士开始高声齐呼:“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喊着喊着,所有的将校兵士也逐渐热血沸腾,这种“陷阵之志、有进无退”的豪迈,远非一味歌颂皇帝的那种“山呼万岁”可以比拟的!

要知道清初的八旗,不可谓不骁勇善战,那塞外“白山黑水血溅红”所带来的无畏果敢气质,可是汹涌猛烈,“大清勇士、中华锐士”的荣耀,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平添万丈豪气!

校阅结束,在弘毅的坚持下,别科托夫的罗刹队还为这八千八旗兵演练了一番火器攻防。这下早就在京畿八旗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变成了“耳闻目睹”,这位刚才擅长调动众人情绪的大清多罗贝勒、皇二子的威名也就在这八千人中坐实落停[làotìng]了……

当日下午,弘毅自昌平南返京师之时,还在皇城之外,按照德胜门、安定门和东直门的顺序,“奉旨校阅”了分别驻防三处的正黄、镶黄、正白这“上三旗”兵丁,也算是校阅了禁旅八旗。自然在校阅之时,“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的口号响彻天地,引得一众将士气血张扬!

三日后,兵部上疏,请皇命钦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和“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两句为“钦定大清八旗宣示”,前者为皇帝亲自校阅之时的“称颂宣示”,后者为敌前列阵之时的“誓死宣示”。福临大悦,一体准奏,谕旨全国各地驻防八旗即刻遵行。

而随着一道兵部文书传遍全国各地扼要守险八旗军的,还有皇二子、“功封”多罗贝勒玄烨的神奇、豪迈、知兵、善战,以及那些原本普通的西洋鸟枪,在这位皇子手中被运用的如有神助一般威力强大的“官方版本”……

[1]“八骏”,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主要有:1、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卷一)(小注):

赤骥:火红色的马;

盗骊:纯黑色的马;

白义:纯白色的马;

逾轮:青紫色的马;

山子:灰白色的马;

渠黄:鹅黄色的马;

华骝:黑鬃黑尾的红马;

绿耳:青黄色的马。2、以速度命名:“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见《拾遗记.周穆王》所载)。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

后亦用以泛指骏马,也指皇帝的车驾。

[2]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钟铠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绵大衣一样。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3]“大阅”,即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阅,简车马也。”

汉张衡《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阅西园

。”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阅於并城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回七十里不绝。”《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七年,太宗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阅之始。顺治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崇尚武功,是清朝初期的传统,当时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作为倡导骑射之风的措施,皇太极始定大阅制度,顺治时确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检阅典礼,由皇帝全面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军队的武功技艺,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铠戴甲,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各种技艺。后世“大阅兵”即由此而来。

最新小说: 抗战:我有无限大礼包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毒士:拥兵四十万?还隐忍个屁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现代亲妹?不熟,我妹妹晋阳公主 为奴十年 斗罗:开局无敌,从女神抢婚开始 和忍者恋爱吧!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抗战之铁血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