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前面讲了和平演变仅仅是一个概念放出来,就起了这么大作用,它真的仅仅是这么一个概念吗?
当时之所以重视这个概念,是因为它出自于对手。
两方对峙的时候,自然一举一动都令对方注意,要预判,要规避。
比如我们知道有人分析对手的动作说,看他肩头的一动,我就知道他要出什么招了。
这其实是见微知著,是很正面的一种本事,当然如果对方知道了这一点,也可以假意动肩头来误导你,假动作就做的更隐蔽,更巧妙,而且毫不费力。
但是真正的高手,我们知道是不会用这种假动作的,他们的假动作仅仅只存在于心理上的浅浅‘波’动,就已经被同样高明的对方察觉了。所以高手之间,会有一种玄妙的,所谓气机牵引的感觉,达到敌我一体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是重分析,推理,不搞这种说不清的东西。
和平演变虽然只是先放出一个概念,还没有动手,但是它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相反的,这个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对方的理论和策略,已经得到高度的‘精’炼和整合,成为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那么在理论之后,必然是随之而来的行动。
因此中国面对这个概念,产生出防备心理,做出预防动作,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但是在当时,它的动作还不明显,因为‘交’流还没怎么开始,它没有什么下手的机会。
而当中国解除警报,开始开放政策之后,它也顺势的推进了。而这个时候,由于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中方反而不那么重视了。
为了破除思想阻力,推进改革开放,人们采用了窗户和苍蝇的比喻,来诠释其中利和弊的一面。
苍蝇虽然另人厌恶,但是并不可怕,而且人是有能力消灭的,这就构成了一个主基调。
而和平演变显然不是苍蝇这个级别的,它是有理论体系的,有政策支持,有长期谋划。
它不反对发展,也不反对变化,但它意图在发展变化中得到主导地位,支配未来的方向。
而为了实现目标,双方所采取的各种策略,都可以简称为:兵法。
自古以来,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因为这样的战例中,能体现出勇气,智慧,希望,等等人们愿意见到的东西。
但是,真正的军事家,战略家,所崇尚的,一定是以多胜少。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兵法,真正的取胜之道。
毕竟战争,千方百计都是为了取胜,而不是为了展示智慧,显摆勇气。
一个赢字,要比帅气,潇洒这些词汇来的真实,实在的多。
这里面是无数的‘性’命,财富,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所以为了追求更大的胜的机会,就必须最大可能的造就以多胜少的局面,扼杀所有不确定的因素,十倍围之,不留失败的可能,不给翻盘的机会。
赢的不够刺‘激’,不够热血,但却足够安全,足够稳定。
当真正立于战场,你就会本能的做出选择,选择以多胜少。
在人数方面,在技术方面,在装备方面,在物资方面,在理论准备,在舆论宣传,
各个方面,都以多胜少,以大欺小,去追求必然的胜利。
可以说,通常的以少胜多战例,它也是在某一方面,造就了以多胜少的局面,比如士气,资源,时机等等。
各国的军事家,都会明白这一点,他们绝不会使自己轻易的陷入以少对多的局面,去展现英雄的智慧和气魄。
那么,邓*平为什么有底气和美国进行‘交’往,而不担心被其和平演变所左右呢?
一则,中苏布局在前,早有准备,这是先算在前。
再则,就是中国有以多胜少的局面。一是人多,数倍于对方,就算给你一个个的教育,没有百八十年也不行。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底蕴深厚什么意思,一个字代替,就是多。论文化,我也比你多,你跟我绕思想,别把自己绕进去。
所以邓*平访美时才会对美记者说,给你一百万人你试试?
这就体现了他对多的一种态度,虽然他不喜欢多,但也知道多了对方不可能吞的下。
所以他有底气。
那么美国人要进行和平演变,也是有备而来,他们也是准备以多胜少的。
他们多在研究,多在理论方面。
我研究的更透彻,我能站在老师的位置,以老师对学生,虽然数量上少,但是我以知识的多,理解的多来取胜。
那么美国的理论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就是心理学,一就是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如何影响社会心理的。
不管对个体,对群体,他们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模型和理论,有信心去进行把握,引导。
而且美国还有多的地方,那就是军事上的多,盟友上的多。
从外部环境上,制造一种以多对少的形势,四面唱歌,引而不发,进一步的促进内部变化。
那么究竟谁会更占优势,简单来说,就看谁多的部分更多一些了。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即便人数,文化上有多的信心,北京的感受却是不同的,因为一旦大兵压境,走了武的路线,对方针对的,就并不是这么多人数,这么多文化了,它显然会选择尽量小的局部,以达到多胜少的更高比例。
项庄在‘门’口舞剑,可能随时递到脖子上来。
这种情况是邓*平时代没有的,所以他的底气并不能照搬下来。
中国为此也展示了地下核通道,予以警告,但是并没有改变局面。
因为信息心理战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消灭对方用核的心理可能。
这种社会心理一旦形成,就不是少数人可以扭转的了。
所以目前看来,局面上是美国占优的。
但是中国,率先在群众中做了伏笔,如果美国真的武力拿下了北京,他们也还要面对这只大黄雀,所以还不如尽量通过北京代理。
所以延续下去,持久见效,中方的优势也会显现。
这是一个小的三方制衡,依然是很微妙,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