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年,周王郝十五年。
齐军回国奔丧,而秦相樗里子严疾也病死了。秦昭襄王令熊戎(芈姓、熊氏、名戎,时年约三十岁,秦昭襄王舅舅)代替庶长奂继续进攻已经残破将拔之新城以赚取功绩,新城大破、斩首三万、杀楚将景缺,熊戎受封为新城君;令魏冉接任丞相。
楚令景翠以六城赂齐,令昭应奉太子横以委和于薛文。昭雎对景翠说道:“秦国恐怕将要通过景鲤、苏厉逼迫楚国献出土地。如果公送出土地取悦齐国,那么景鲤和苏厉也将要求楚国献出土地取悦秦国,那么公此行恐怕不会成功吧。公不如让楚王重赏景鲤、苏厉,让他们先行出使秦国,如此齐国一定担忧秦楚两国再次联合,必定不会要求我国献出土地后才于我国结盟。如果齐国不再索取土地,那么就是公与之结盟的好时机。”
有人对魏冉进言道:“楚国被削弱了,秦国就不足以与齐国相抗衡了啊。秦国已经连续多代与韩、魏结仇,而齐国最近却对韩、魏广施恩惠。齐、秦两国相互斗争时,韩、魏一定会听从齐国的,那么秦国就会遭到进攻。齐有东国之地,方千里。楚苞九夷,又方千里,南有符离之塞,北有甘鱼之口。衡量一下宋,卫两国,它们只相当于齐国的阿、甄两地而已。现在楚国以国托与齐,就是说齐国获得了两个千里之国,并且拥有了越人的辅助。如此秦国怎么可能与齐国抗衡啊?可以获取两个方圆千里之地的收益,又拥有旧时越国的众多人民,那就殷富无比。秦国哪里还能和齐国抗衡呢?再说,韩、魏两国刚刚瓜分了楚国方城膏腴之地,等它们消化吸收后,恐怕不必借助齐国的力量就敢来威胁秦国了吧。”
苏厉对楚怀王道:“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与百姓。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秦昭襄王见楚太子横质于齐,遂令泾阳君芾入质于齐,以求两国继续盟好。韩魏觉时局微妙,自思无力保有胜利果实,便劫掠一番回军了,楚国于是趁机收复了失地。齐国为安定韩魏之心,令相国薛文到魏国釜丘与魏襄王会盟,再次申明了齐国与韩魏的盟誓。
赵武灵王复攻中山国,攘地北至燕代。并置云中、九原郡。
韩太子婴死,公子咎与公子几瑟争为太子。公子几瑟年略长,理应立为太子,然几瑟与公仲朋交好,政治观念相近。故韩相公叔恐公子几瑟当上太子后自己失位而多加阻难。齐使周最赴韩请立公子咎,韩王不许。楚使郑强使韩,恰逢此事,便扬言楚王令其将新城、阳人(临汝县西)两城送给世子几瑟,加剧韩国内部纷争。
郑强归楚后,楚怀王恼怒其擅自做主割让土地,将要治其之罪。郑强自辩道:“臣下假传王命,送给几瑟土地,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请让臣下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几瑟得到拥有新城、阳人所有权的名义后同公叔争权,如果真能成功,魏国一定会与韩国翻脸,这时韩国形势危急,必定会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楚国,又怎么敢索要新城、阳人呢?如果几瑟不能成功,就算他几瑟侥幸不被杀死,逃到这里了,又怎么敢谈到要土地之事呢?而且新城已经归秦国了,他又怎敢找秦国索要呢?”楚怀王于是便不再追究他的罪责了。
韩相公叔见楚国支持公子几瑟,便派出使者到齐国求援。
公子几瑟家臣中庶子强向几瑟建议道:“不如趁齐国军队还没有来,赶快除掉公叔。”
公子几瑟道:“不行。在国内打内战,国家必然会分裂。”
中庶子强道:“公子若不能顺利取得太子之位,那恐怕就会遭杀身之祸,还谈什么国家的完整啊?”
公子几瑟不听。齐军随后赶到韩国,公子几瑟只得出奔楚国。
公叔欲使人追杀公子几瑟,宋赫劝公叔道:“公子几瑟在国内势力那么大,是因为他在国内得到了大王、公仲朋的支持,在国外得到了秦、楚两国的援助。公子咎之所以重视公,是因为他畏惧公子几瑟。现在公若是杀了公子几瑟,公子咎就没有了后患,那他一定会轻视公。大臣们见韩王年老,如果太子已确定为公子咎了,他们一定会在暗中讨好公子咎的。再说秦、楚两国如果没能依靠公子几瑟得到韩国的依附,肯定会暗中再去支持公子咎。如此公子咎外无几瑟之患,而内收诸大夫以自辅也,公必轻矣。不如不杀几瑟,用来威胁公子咎,在内大臣们不能确定公子几瑟一定不会成功,便不会死心去辅佐公子咎。在外秦、楚可借几瑟来对抗公子咎,便不会去搭理公子咎。如此公子咎外无秦、楚之权,内无父兄之众,必不敢与公争权。”公叔果其言,遂不杀公子几瑟。
韩国公子咎争立君位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的时候,他的同母弟弟正在周地,周君想要用一百辆车隆重地送公子咎的弟弟回国,又担心进入韩国而公子咎没有被立为太子。綦毋恢说道:“不如给他带去一百金,韩公子咎被立为太子,就说这一百金是送来做军饷的;公子咎没有被立为太子,就说是来献反贼的。”
而有人对新城君熊戎道:“韩相公叔、公子咎担心秦、楚两国收留几瑟,君为什么不替韩国向楚国要回几瑟呢?楚王听从,把几瑟送回韩国,那么公叔、公子咎便会知道秦、楚两国不把几瑟当回事,必然会让韩国同秦、楚两国联合了。秦国、楚国挟持韩国逼迫魏国,魏国就不敢向东联合齐国,这样齐国就孤立了。要是君让楚国将几瑟送回去,如果楚国不听从,那么楚国就同韩国结下了怨仇,韩国倚仗齐国、魏国仇视楚国,楚王一定会倚重君。君倚仗秦、楚两国的势力,对韩国广施恩德,那么公叔、公子咎必然会举国来侍奉君。”
胡衍想要让公子几瑟回到韩国,对公仲朋道:“公派人前去对魏王说:‘公子几瑟在楚国,韩国就不敢背离楚国。大王为什么不试着扶持公子咎,为他请求太子的地位。如此,韩国一定会感激大王。’然后公再派人对楚王说:‘韩国就要立公子咎为太子,废弃公子几瑟了,大王怎么还抱着这么一个无用的人啊?大王不如赶快送公子几瑟回国,几瑟回国后,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并仇视魏国。”
几瑟逃到楚国后,楚国欲联合秦国一起送公子几瑟回国争位。便派郑强携带八百金,请一起伐韩。泠向对郑强道:“公用八百金请求秦国讨伐自己的盟国,秦国一定不会听从公之言。公不如让秦王怀疑公叔。”郑强问道:“那该怎么办呢?”冷向道:“韩相公叔主张进攻楚国,是因为几瑟在楚国。现在楚王已经用百辆军车护送几瑟到阳翟了,要是楚王再让昭鱼到阳翟与几瑟住在一起,如此十多天之后,公叔即使察觉却也为时已晚了。几瑟是公叔的仇人,昭鱼是公叔的朋友。秦王听说此事,一定怀疑公叔暗中勾结楚国。如此,秦国才可能出兵韩国。”
楚国举十万之众趁收复失地之势,顺势再令一部围韩国雍氏,要求韩国废掉公叔的相位并立公子几瑟为太子。昭鱼与公子几瑟在阳翟,东周君打算派相国前往迎接,那个相国却不想去。苏厉替他对东周君道:“先前楚王与魏王会面时,主君曾派陈封到楚国去迎接楚王,派向公到魏国去迎接魏王。楚王与韩王相会时,主君也曾派许公到楚国去迎接楚王,派向公到韩国去迎接韩王。现在昭鱼并非君主,而主君却派相国前往迎接;如果楚王来到阳翟,那么主君将派谁去迎接呢?”东周君道:“对。”于是改让级别更低一些的大臣前去拜见昭鱼。
有人向新城君熊戎建议道:“想要废掉公叔相位并且策立几瑟的是楚国。如今楚国又联合秦国准备将几瑟送回韩国,恐怕等几瑟回到韩国那天,韩国就成了楚国的附庸了。君何不请秦王立公子咎太子呢?韩国如果同楚国绝交,那韩国必定会赶来讨好秦国,秦国再借韩国亲近魏国,那么齐、楚两国有谁胆敢后来讨好秦国,等待它的就一定是首先被灭,这可是霸王之业啊。”
于是,秦臣泠向前往韩国对公子咎道:“几瑟逃亡在楚国,楚王很想拥立他为太子,命令十多万楚军驻扎在方城之外威胁韩国。臣请求让楚国在雍氏旁边建筑一个拥有万户人家的都邑,这事韩国一定会发兵阻止,公必可由此成为领兵的将领。如此,公就可借秦、魏、齐诸国之力讨伐楚国。楚国必不敢战,公为国立功,太子之位便为掌中之物了。”公子咎用其言,联合诸国以抗楚。
公子几瑟不欲挑起战乱,楚国亦不愿承担挑战数国权威,韩太子之争便在韩国内部各派系斗争里、国际各国来往间、投机分子们谋划中、正义之士奔走上结束了。本来按既定规矩可以轻易解决的事,在这个纷乱的时代却显得极为复杂了。
在上面这么多文字中,对策立太子之位理应最具权威的韩襄王却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好似与他无关似的,但这就是战国时代!一个人,无论贵为王侯,还是贱为奴隶,都不自由!任性而为的下场,之前一位千古雄主示范了,之后还有一批雄主继续示范。惨死是最轻的,重的身死国灭!既然不能任性而为,那就只有隐忍、再隐忍,忍到癫狂唯求一死。所以百家争鸣,归根到底就是来解决这一残酷的现实问题,即寻求和平。法家讲求强国,然后就可以肆意地发泄长久以来积郁的情绪;儒家讲求修己,使自身获得崇高的名望,致使他国、他人不敢肆意侵犯自身,然后就老死了;墨家讲求献身,将自己化身为维护正义的恐怖分子以威胁那些胆敢挑战社会合理次序的人;道家讲求无为,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就早点躺在棺材中等死好了。长久的纷争终于让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邹衍诞生了,天下一统,取消纷争,建立一套合理的新次序,人才有可能正常的生长。但这一套只能缓解社会问题,而不能根治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都是带有原罪的。而这份原罪是无法解决的,除非人变成了死人或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