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的身体逐渐康复,像每个年富力强的君王一样,喜欢优秀的儿子,可看着儿子露出爪牙,又担心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坐得不牢靠。
虽然我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赵王他其实并不是那么年富力强了,但架不住他自己认为自己还是年富力强。
自此便疑上了二儿子,处处打压。反倒对着他生病时整天泡妞的大儿子,十分和蔼,真是让人没有想法。
赵王年轻时很是风流,且不吝啬名分,只要哪个女人怀上子嗣,立即予以封号,以致于他夫人成群,子嗣也成群,想是只注重量不注重质,儿子一大堆就没几个高质量的,不是对治国没想法的,就是压根没想过治国。在争破脑袋争王位的王室中也算是一道奇异的风景线,让赵王很是头疼,只好拼命和他的夫人们继续制造儿子,将希望寄托在未出世的儿子身上。
结果是努力了许多年,直将自己身子努力垮了,也没能努力出一个令他满意的儿子,只好肃然叹道:“当大王真是不容易。”
许是这份恒心感动了上苍,同年,大儿子上书请求进入军营历练,而二儿子一篇《谏赵王六思疏》,满朝皆赞。令赵王稍感安慰。
自此赵王室终于出现王位争夺之人,宗室之风重归大部队。
而公子正与赵轩的王位争夺战一打便是十年,期间大大小小纷争不断,虽然因赵轩没有生母而略显颓势,但总体来说还算平衡。
直到这次赵王病愈。
所谓朝堂,就是大王说得有理,听大王的话有肉吃的地方。哪怕有一两个耿直的,在大潮流之下表明不同的立场,也该掂量掂量是说还是不说。毕竟你若表明了不同的观点,你就是与旁人不同的,而人的习惯一直都是在寻找与旁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就像去参加聚会,所有人穿得都很休闲,而你穿了一身正式的礼服,就算大家都不在意,你自己也不能不在意,简直刚进去就想出来把衣服换了,因为这时你同众人是很不同的。
所以在赵王表明了打压赵轩的立场后,朝中立刻呈现出了一片倒向公子正的局面。
公子正春风得意,紧赶慢赶的将要娶颜水华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一切都很顺利,唯一不顺利的是颜水华本人并不愿意嫁给他。
八月,日头毒得像是要将大地变作炉子,树木葳蕤撑出一片阴凉。自赵轩被打压,一直深居简出,我本想不出他到底有何事,非得在这个节骨眼上见颜水华,但联想到颜水华嫁的是公子正,而如今看来,她显然不愿意嫁给他,一个不好的念头,在我脑袋里成形。
但随即很快将它抛开,就像木烨不会把我送出去一样,颜水华和赵轩好了将近十年,情谊深厚,应该也不会那么人渣。
不过我显然错估了王位和女人这二者在赵轩心中的地位了。
我想了想木烨把我送出去的几率是多少,思考半天没有结论,随即想到如果他敢把我送出去,那么当天晚上我一定跑回来,将他砍成八段。接着我就淡定的得出这个为零的几率,因为实力对品德其实也是很有制约作用的。
那日,颜水华快活地来到约会的地方,像每个怀春少女一样,她将自己好好地打扮了一番,画好眉毛,涂上胭脂,戴上自己最喜欢的首饰,来找心上人。
虽然他们这样见面其实于理不合,她需得偷偷来,只穿了件宫女的衣服,但是美人在打扮方面是天生占优势的,具体表现为颜水华哪怕只穿了件宫女的衣服,也带着夫人的仪容。而赵王宫中的某些夫人,哪怕穿了夫人的正装,看起来也像是套了夫人衣服的宫女。
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何赵王儿子们质量都不高,选妃时的烛火太暗真是害苦了赵王,还好能从数量上弥补。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赵轩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虽然这样对一个女子未免太过残忍。
他紧紧地抓住颜水华的肩膀,紧得手上爆出青筋:“水华,你就再助我一次,就这一次。”
颜水华似是不能相信,嘴唇颤抖:“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他只是重复着,像是抓住稻草的溺水之人:“水华,你助我,助我……”
颜水华一把挣开他的手,盯着这个男人,像是要把他拓刻在眼睛里似的,这是她爱过的男人。
三天后,公子正再一次求婚,得到了颜水华的答复,她说:“好。”
从这里看出,颜水华是个坚强的女子,受了情伤不过三天,已经可以自如地应对另一个男人,且看起来除了脸色苍白了点,与前几日相比亦无不妥之处。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觉得正常人自然而然会有疑问,为什么先前那么多次一次都没答应,偏偏就这次答应了呢?然而,沉浸在心爱之人答应嫁给自己的喜悦中的公子正,坚信她是被自己的诚意感动,因为没有哪个诸侯王的公子,会一次次向大臣的女儿求婚。几乎所有公子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叫自己的父王爹或者母亲做主,直接一道旨意抬了她进来,就算不同意也得同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子正确实有诚意。
颜水华本就口碑甚好,导致没一个人纠结她为何答应嫁给公子正这个问题,也算是无惊无险地达到了赵轩的目的。
但其实我对赵轩的反应更感兴趣一点。但似乎是对他绝望了,颜水华的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跟着赵出成婚后去往封地,都没再出现这个人的新动态,导致木烨没能晓得赵轩的反应,而听故事的我更没处去打听,直接去问他本人是个好主意,但要解释我为何晓得这桩辛秘是个问题。
总不好推说,我是听八卦听来的,其实这事已经被传遍了,你随便去打听打听就能晓得。那样指不准他恼羞成怒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我是无所谓,大不了就走,总不好连累那些走不了的人,比如茴香。
对于外放这件事,赵国惯例如此,成了亲的公子们都会外放,先给他们一块封地治理,也算是给他们练练手,赵国历代君主中绝大部分都去封地历练过。同理,寻常百姓之家若是儿子大了,也会给点产业打理,也基本上只有打理过产业的儿子才能继承大宗的家业。
因此一个妙龄女子嫁给一个能当自己父亲或者爷爷的丈夫时,就意味着她就算生了儿子也很可能与大宗的家产无缘。所以在赵国鳏夫再娶是个大问题,死了老婆年纪又稍大的男人基本上找不到老婆,除非前头老婆没孩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子们遭遇恶毒后娘的几率。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幸存下来的,还有赵王宫中数量众多的夫人和小公子们,反正不能继承王位,不就是多吃了口饭,王后才不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