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图穷匕见
“这个叫袁兆龙的后生,身上确实是有几分能耐。”
冯国璋听懂了袁**的意思,这是看上了袁兆龙,他心里对袁兆龙不爽,让自己狼狈不堪,但一码归一码,也不得不承认,袁兆龙真的是有两把刷子,英雄惜英雄,冯国璋自问大清国大大小小成千上百的将领们,能让他看在眼里的也就是那几个,一只手伸出五个手指头,还要曲下去两个,哪怕是与其并立号称“北洋三杰”的另外二人,拍胸脯说,冯国璋也不怕他们!
能让心高气傲的冯国璋吃亏的,袁兆龙是头一个。
“哦?你说说看。”
袁**眯起眼睛,戏也不听了,任其自由唱去,他自然知道冯国璋的性格高傲,能从他嘴里听到夸奖,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从新闻上看来的听来的消息远不如这个曾经在战场上与之直接交过手的对手说的有价值。
冯国璋回想起与袁兆龙曾经交手的经历,回想着他的战术,瞬间想到了当时革命军的突击队直捣指挥部的一幕,不禁老脸一红,这个不提也罢,太丢人了。
冯国璋说道:“实话实话,卑职初到武汉之际,一直以为湖北革命军的领袖会是黎元洪,后来才得知竟然是一个叫袁兆龙的无名之辈,起初并未将他放在眼里,只是当他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罢了,黎元洪的能耐我也清楚,也不过如此,后来屡次三番的交手,一群乌合之众的革命军竟然能与我北洋大军不相上下,甚至屡屡占得上风,以至于指挥部都被其敢死队攻破,遭遇奇耻大辱,这时候卑职方才意识到此子不凡!”
“怎么个不凡之处?”
如果说一开始指挥部被偷袭这属于大意,但后来革命军的战斗力和表现出来的韧性能够与人数和装备占据优势的北洋僵持四十多天,这就极大地说明了问题,袁兆龙身上具备一种能够增强部队凝聚力的气质,给这支乌合之众的孱弱部队注入了灵魂,使之焕发了超出本身能力数倍的战斗力。
台上黑脸的包公做着把式正唱至最精彩的片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狼,抛妻子,藐皇上,后婚男儿招东床,状纸压制在我的大堂上,咬定牙关为那般!”
然而袁**却已无意去听,在这时候,戏曲哪里有冯国璋描述的更精彩。
“此子排兵布阵能力一般,未曾经过专业的指导和教育,不是个合格的战术指挥官,这是他的短板,但言行举止极具煽动性,容易调动士兵们的信心和勇气,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战略眼光深远,说实话,这一点,就连我也自愧不如,我行事手段考虑的是湖北战场,而他却总能从全国战局思考,懂得如何取舍,而他这个特点,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真是惭愧,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
他的头脑思维灵活,不按常理出牌,对其后果考虑不深,想起一出是一出,举个例子来说,他曾经亲自率领小股部队渗透进我的部下蔡成勋军营,并将其俘虏,这种胆量令人钦佩。但也就是因为如此,暴露了其缺乏战术远见的能力,他没有考虑到危险性,一旦潜入失败,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反俘虏会如何?
恰恰如此,也充分展示了其特点所在,思维逻辑和办事方式不拘泥于一格,擅长出其不意,正应了那句老话,兵者,诡道也。”
冯国璋分析的很客观,大部分说的都没错,造成袁兆龙敢想敢做的最大原因,恐怕就是因为他没有接受过正经的军事教育,乱拳打死老师傅,以无招为有招,化无形为有形,善解人意不按套路走的袁兆龙吃准了冯国璋的目中无人个性和特点,屡屡占得先手。
一味的赌运气,破绽漏洞百出,然而遗憾的是,冯国璋并没有抓住任何一次机会消灭袁兆龙。袁**点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袁兆龙在指挥战争中展现出的机智和阅读战争的能力着实是令人惊奇,是一个可造之材,倘若稍加培训,定然是前途无量。
袁**道:“此子在用人上如何?”
冯国璋说道:“这用人一方面,恰恰是他的长处所在。敢于用人,善于用人,是他最大的能力。在汉口外,有一块一百多米的山坡地,扼守进出汉口要道,然而驻守汉口的却是两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而二人竟然指挥着几百人守住这块高地一天一夜!
在后来的战争里,二人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早知道这二人在之前从未带过兵,打过仗,能从人堆里挑出这二位来,可见袁兆龙识人的眼光毒辣!
最可怕的是,这几天我刚收到消息,袁兆龙居然在武昌开办了军事学校,听说每一名学生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倘若一半人能具备这二人的能力,可想而知,一旦成长起来,将会是多么可怕!”
如果是硬要冯国璋点评的话,那么袁**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天下十分独占九分。袁兆龙则是孙权,善于用人,用周瑜,败曹操于赤壁,用陆逊,败刘备于猇亭。
冯国璋有种预感,倘若现在不除去袁兆龙,待到他成长起来,天下英雄中必有其一席之地。“嗯~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见你口中的这位奇才。”
仅凭冯国璋的描述里,袁**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袁兆龙的形象,通过冯国璋这里得知,袁**感觉袁兆龙这人很适合他的胃口,性格和他很类似……
不说袁兆龙和冯国璋在讨论袁兆龙,也不说袁兆龙四处想办法筹钱忙于经济建设,却说徐世昌跟着小太监去了大内后宫,见了满脸愁容的隆裕太后,此时太后已经擦去了泪水,红红的眼眶仍看见眼角的泪痕。
“臣叩见……”徐世昌还未说完话,便被太后打断。“徐先生不必多礼了,我是亡国之人,受不起先生大礼。”
徐世昌道:“今日早朝,臣态度恶劣,还请太后恕罪。”
隆裕太后退却身边的宫女太监,留下不懂事的小皇帝和徐世昌,开门见山道:“先生不必说别的了,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告诉我袁**提出的条件吧。用大清江山如何换我孤儿寡母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