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北方(一)
忽然间提起这一茬,令曹汝霖也甚是意外,看来,对于往事,冯国璋仍然是耿耿于怀,难以忘却。说实在的,的确是皖系这事做的太不地道了,毫无征兆的就杀了人家直系大将,连个说法都没有。
“冯老爷,尽管放心,这种事肯定不会再发生,大总统也不会允许他们乱来的,毕竟,您可是冯国璋啊。”
没错,虽然卸任了大总统,可他冯国璋仍然是冯国璋,就冲这三个字,谁都不敢对他怎么样。再者说了,既然是徐世昌要请他来北京,是为了化解直皖恩怨,而不是拱火的,倘若皖系真的有人敢对他动手的话,这不就正好让曹锟给抓住机会了吗。
段祺瑞也知道皖系现在跌入了低谷,面临着多重的麻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把冯国璋请出来,别的用处没有,起码可以震慑住直系,老首领的面子不能不给,也能让曹锟安分下来。
“冯老爷,虽说您现在已经不是大总统了,可毕竟,这个国家能够维持到今天这种地步,您老功不可没,也是为国家呕心沥血,如今中国再度面临着分裂,这是您所期望看到的样子吗?您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一手操办起来的国家再度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您真的忍心吗?”
曹汝霖只能从民族大义的角度来规劝冯国璋。
“唉,不忍心又能如何?我已是一个油尽灯枯之人身体也越来越差劲了,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唯一有价值的可能就剩下冯国璋这三个字了,若是他徐世昌需要的话,就把这三个字拿走吧,至于,我这个人吗,就让我安安静静的苟活这段日子吧,所剩无几的时间,我想享受一下最后的人生。”
曹汝霖说了这么多,冯国璋还是不想去北京,虽然有些意动,可是去了又能如何呢?他什么都做不了,无非是换个地方养老罢了。
冯国璋已是斗志全无。唯一有点儿遗憾的念想,可能就是没有亲眼看着直系来统一中国吧,他的和平统一的执政方针也随着他的下野正式的沦为了泡影,可能,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是武力统一吧……
“冯老爷,汽车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您上车了。”
冯国璋往外看去,师景云正站在门口,不禁摇摇头,闭上眼睛,看来自己这悠闲的退休生涯算是结束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冯国璋屡次三番的推辞,拒绝,最终还是没能逃得了去北京的命运,还是被师景云和曹汝霖给请去了北京。
请冯国璋回北京,这还远远不够,老百姓们不会因为曹汝霖和陆宗舆的辞职而对北洋政府的态度有所改观,北洋政府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依然是过街老鼠,为了平民愤,段祺瑞选择了辞职,以辞职为代价化解民愤。
取而代之的是陆军总长靳云鹏,靳云鹏接替总理位置,重新组阁。在五四运动的风波中,靳云鹏几乎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受到的冲击和指责较少。
把靳云鹏推到前台来,段祺瑞退居幕后,虽然不是总理了,但是大权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仍然是这个国家实际上的一把手……
这样做,就足够了吗?
必须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为北洋正名,最好是收复失地之类,能够涉及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大事情。
让天下老百姓们都看看,北洋政府远强过于满清政府,不仅仅只是会签丧权辱国的合约,也能干维护中华利益的好事,可从何下手呢……
向日本鬼子宣战?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同时向日军开战,用武力的方式来维护大一统,破坏日本人想要占领中国的目的,且不说能不能打成,在这种时候开战,奉系张作霖肯定第一个不干。
经济不如人家、部队不如人家、装备不如人家、后勤保障更是不如。拿什么打?堆人吗?真的能够做到举国一心,齐心协力的抗日吗?
皖、直、奉、鄂、滇、桂、革命党七大军阀,以及川、晋、西北等林林总总的小军阀真的能够万众一心吗?不会有背后捅刀子的吗?
人心叵测,野心难料,谁都不敢肯定,谁也不敢保证,一切都能如同理想化的那样单纯简单。冒不起这个风险。
收回租界?若是北洋政府真的敢做出这种事情来的话,强行将列强在中国的租界收回,恐怕八国联军侵华之事将会再次上演。
正当段祺瑞和徐世昌为了如何挽回北洋政府尊严一事愁的头疼之时。
这时候,来自湖北的一封电报,引起了这二位的注意。
“芝泉,你来看,袁兆龙请缨出兵外蒙,收复失地,这家伙心里又在打什么算盘?”
看着袁兆龙发来的电报,段祺瑞摸着胡子思量着。“外蒙……嘶~我好像以前的时候,听树铮提起过。”
段祺瑞忽然想起来,早在半年以前的时候,一直在大西北活动的徐树铮曾经跟他说过,将外蒙分裂出去的沙皇俄国,已是内忧外患的地步,看似庞大的国家,曾经与日不落帝国并称的世界强国,如今内部也是革命四起,闹得是一团糟,甚至沙俄都退出了世界大战,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其风波程度远远超过于在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7年的时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被杀害,俄罗斯帝国时期结束,后来,俄国的革命党们成立了新的执政政府,现在的俄国被成为苏俄……
全新的革命党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现在的这个新的俄国政府却没有能力真正的统一俄国,陷入了长期的国内战争中,而且英美等国家也对这个新兴的国家充满了敌意,不知是为了什么。俄国时局动荡,显然无力管辖到其他的地方。
因此,年初的时候,徐树铮就曾经建议过段祺瑞,尽早出兵,将外蒙重新收复回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万不能错过。可后来的事情,都知道了,与外蒙相比,段祺瑞更在意的是巴黎和会的内容,于是就将这件事情给搁置了下来。
后来巴黎和会的失败,直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这件事情也就渐渐的被抛之脑后,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