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自始至终都没想到杨浩会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他不能答应,一旦答应了,他就是契丹人的罪人,大辽的国祚就彻底断了,遭人唾弃那都是小事,辽朝所剩的内部里必然会起波澜的。
但杨浩说的坚决,尤其是那所谓的平辽三策和定辽三策,让他很是担忧,他想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名堂,但杨浩说的那么斩钉截铁的,他知道肯定是有计划的。
平和定,这是有区别的,平是要扫平的意思,而定则不然,这是杨浩在告诉他,大宋可以帮助他耶律大石让辽地稳定下来。
“士美啊,若是我不答应那杨浩,他果真会继续进军北上吗?”
耶律大石的问话,让李邦彦很是惆怅,咋回答啊?咋回答都不好弄,自己难不成真的鼓动这耶律大石不答应,就杨浩那个操行,一定会进言官家,大宋继续北上的,可要是按照杨浩的意思,让耶律大石答应,搞不好耶律大石就会怀疑自己,别事情没成,脑袋就搬了家了,自己可是好不容易在这狼窝里存活了下来的啊。
他很了解耶律大石,别看自己在这里能得到尊重,那是因为耶律大石是个喜欢汉人文化的人,也是整个辽朝上百年来第一个契丹进士,看似养贤纳士的,但骨子里还是有着契丹人的野性的,自己能得到信任,也是之前在一些暗探的帮助下,给耶律大石出了不少好主意,现在嘛……不好说啊。
正琢磨该如何回话呢,李处温匆匆的跑进来:“大人,镇北侯杨浩来了。”
耶律大石一怔:“三日之期未到,他便来了?”
却不想堂外已经响起了杨浩的笑声:“哈哈,耶律大石,北边传来了捷报,恐怕你等不到三日之期了。”
随着声音,杨浩趾高气昂的走了进来:“不怕告诉你,耶律延禧已经授首,捷报入京,很快,你们应该也会知道了。”
“什么?”
中京城一战,耶律延禧失踪,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耶律大石才立了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应了那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话,他自己也知道,不论是从才干上来说,还是勇气上来说,耶律淳照比耶律延禧都要差很多,说白了,这是一个好控制的皇帝。
心里多少对耶律延禧是否活着还抱有一线希望的,但同时也有些矛盾,耶律延禧有勇气,却过于刚愎自用,如果耶律延禧活下来,那么耶律淳肯定会被废掉,以耶律延禧的性格,绝对不会采纳自己的暂避锋芒的策略,反而会全力出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耶律延禧都是正统的皇帝,说希望他死,那真的是有点大逆不道了。
然而,现在杨浩送来了一个结果,他还是愣住了,不敢相信的样子。
杨浩进来,很是随意的坐了下来:“你可以不信,等着你们自己的消息,但本侯不怕告诉你,结果是一样的,我皇城司麾下虎贲军在云中草原上还是搜索到了他,不得不说,对于耶律延禧的勇猛,本侯是佩服的,力战而亡。”
这个力战而亡,让耶律大石确定了,杨浩没有骗他,其实仔细想想,也没必要骗他,这件事如果是真的,过不了多久他也会知道。
被杨浩这么一说,他反而冷静了下来,沉思片刻,对李处温和李邦彦说道:“你们出去吧。”
李邦彦起身离开,看了一眼耶律大石,那一刻,只觉得这个雄壮的契丹汉子似乎沧桑了许多,心里莫名的有些悲戚。
等到无人,耶律大石才抬头,定定的看着杨浩:“镇北侯,我想知道你所谓的平辽三策和定辽三策。”
杨浩也沉静了下来,不再是那副得意的样子,淡淡的说道:“你竟然会纠结这些,那么本侯也就明说了吧,所谓平辽三策根本用不上,一直打下去,你们也抵挡不住我大宋的脚步,你应该关心的是定辽三策,对吗?”
耶律大石不置可否,只是那么静静的坐着,不喜不悲的看着杨浩。
“漠北苦寒,不利于生存,契丹人更是以游牧为主,缺乏农耕技术,当然,本侯爷知道,漠北之地,本就不利于种植,可这不代表以后都没有种植的可能性,在没有大面积种植的前提下,我大宋可开榷市,便于粮食的交易,以供应漠北百姓的生存,这是第一。”
“第二,本侯是佩服萧太后的,她让你们契丹人学习我汉人文化,才有了你们契丹人的鼎盛,只不过,这一盛行却没有延续下来,契丹贵族是不屑于学习这些的,不过这无所谓,耶律大石,你则不同,你是知道汉人文化对你们契丹有多大影响力的对吗?”
“契丹贵族不想学?无所谓,契丹百姓呢?本侯会派驻我朝士子前往漠北,教授知识,你觉得如何?”
耶律大石缓缓的点头,随后眼神凌厉的看着杨浩:“那第三策呢?”
“呵呵。”杨浩笑了笑:“契丹贵族必须解除武装,所有契丹贵族手中不得有任何私军,辽王属地,只可辽王配置行伍,凡私自拥有私军者,立斩。”
“嘶……”
耶律大石倒抽了一口凉气,契丹贵族拥有私军,是辽朝内部多少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同时也是辽朝屹立百年不倒的根基,贵族的私军拥有最好的武装,当然也拥有掠夺权,所以辽朝才成了北方的庞然大物。
不过这些契丹贵族也是辽朝内部的毒瘤,和大宋的那些士族门阀是一样的,他们是啃食一个国家内部的蛀虫,辽朝的逐渐的衰败是为何,耶律大石很清楚,可能怎么办呢?
杨浩所谓的立斩,他不是没想过,只不过自己真要那么做,那最后死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他不敢。
“怎么?不相信本侯会这么做是吗?”杨浩往后靠了过去,很是悠闲的样子。
看着耶律大石陷入了纠结,他也不着急,就那么静静的等着,等了半晌,这才说道:“耶律大石,你是个聪明人,其实无所谓平辽三策还是定辽三策,采纳了本侯的建议,你可以延续契丹的血脉,若是不然,契丹将会面临灭族的危险。”
“你……”
见耶律大石抬头,杨浩笑了:“你在质疑本侯敢不敢是吗?你当然可以试试,这没什么的。”
试试吗?怎么试?试一下就没了啊,耶律大石不是耶律延禧那种莽夫,他的犹豫不是优柔寡断,这种犹豫是审时度势。
大宋现如今的战斗力是今非昔比,倒不是马步军的差别,而是火器和登天营的出现,一个远距离的范围性打击,一个是空中的无差别攻击,你还无能为力,咋搞?
“耶律大石,有句话啊,或许你没听过,现在本侯告诉你,这句话就是弱国无外交。”杨浩淡淡的说着:“辽朝内部的腐朽决定了你们的没落,纵使没有我大宋北上,女真人也不会放过你们,或许你觉得以你所剩下的实力和女真有的一战,但结果呢?兴许结果还是一样的,女真人的野蛮你是知道的,不会像本侯如此仁慈的啊。”
“曾几何时,辽朝繁荣鼎盛,一度是这周边的霸主,没办法,那时候啊没有我杨浩,现如今风水轮流转了,倒不是对你炫耀,本侯曾对官家说过,我大宋之外,四海诸夷,凡敢称刀兵者,皆可诛除。”
“和你约定了三日之期,明天才算是到期,今日本侯来,只是告诉你这个消息而已,今夜你便仔细想想,是要延续你契丹血脉,还是要执意为敌,明日本侯再来要你的答复。”
看着杨浩起身,看着杨浩走到门前,耶律大石咬了咬牙问道:“镇北侯,若是我不答应,是不是就回不去了?”
杨浩停住了脚步,微微转头,侧脸露出一个微笑:“你很聪明。”
说完继续走着,边走边说:“本侯相信,聪明人是不会做傻事的。”
耶律大石不是个弱者,如果没有杨浩,他来这大宋,哪怕是谈崩了,他也能安然无恙的回去,可惜的是他碰到了杨浩,这个不讲礼法的怪胎。
用杨浩的话说,胜利就是正义,管他什么礼法不礼法,礼法没有错,但不能什么事都讲究一个礼法,就因为这些礼法,吃过的亏还少吗?更甚者,这些礼法已经成了某些人手里的武器了。
耶律延禧死了,汴京城炸锅了,赵佶也没想到赵构这次北伐会立下这样的功劳,虽然事实上是张清的虎贲军干的,但最大的功劳必然是赵构的。
赵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呆愣了很久,最终还是急了,于是陈东出现在了杨浩的书房里。
“镇北侯,殿下想问为何和谈还没有个结果。”
“殿下急了?”
“呃……并没有,殿下只是想问问。”
见陈东露出尴尬的神色,杨浩心知肚明,赵桓就是有点坐不住的,赵构的功劳太大了,大的让他无法想象了。
“明日就会有结果了,回去转告殿下,这仗啊,恐怕是打不下去了。”
有了这句话,虽然陈东内心表示怀疑,但还是走了,回去回禀赵桓,他相不相信的就无所谓了,反正明天都会有个结果的。
耶律大石会不会同意,杨浩自己不敢说,这是一盘棋,自己已经落子了,但没有封死,若是耶律大石聪明,同意了,那么这一片棋就是活棋,若是突然来个鱼死网破,非要自己填眼,那就没办法了。
日期已到,杨浩第二日出现在了使馆之中,耶律大石打扮了一番,虽然神情依旧有些颓然,不过清爽了很多。
“镇北侯,有几个问题要讨教。”
“请问。”
“金国女真该如何处置?”
听到这个问话,杨浩开心的笑了:“敢扰之,就打之,前提是去国封王。”
耶律大石点头,继续说道:“私军之事……”
“去国封王,自然有人与你商讨,当然你也大可放心,辽属地,朝廷不会过分干涉,以辽王为主。”
“其他的事……”
“本侯说到做到,若是有什么谈不妥的,可随时来找本侯,本侯给你做主。”
耶律大石每次都是没说完,杨浩就给了回答,这算是什么?杨浩很清楚,这是耶律大石在做最后的争取,为契丹人争取最好的待遇。
如果继续打下去,契丹人真的会面临灭族的危险,如果他没来,还可以带着契丹人迁徙,但是他来了,杨浩明确表示,来了就别走了,如果他死在了这里,就耶律淳那个蠢货会如何?契丹的那些贵族们会如何?
这些耶律大石都想的明白,是忍辱负重为契丹人谋求最后的延续,还是说大义凛然的去赴死,然后在地府等着和同胞们相遇?
这是一个问题,他选择了延续血脉,活着,总比死了好,活着总还是有希望的不是吗?
这个结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吴用得知的时候,也是惊讶:“他竟然这么痛快的答应了?”
杨浩笑了:“呵呵,因为他给了自己一个希望嘛。”
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希望更有诱惑力了,正因为有了希望,才会去拼搏,才会去进取,绝望的人的眼里只有死亡。
将这个结果报给赵佶,赵佶也是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喃喃的念叨着:“他们……就这么降了?”
是啊,怎么就这么降了呢,大宋立朝百年,祖宗们没干成的事情,到了自己手里就干成了?去国封王,以大宋为尊……
这一刻赵佶有点激动的过头,甚至想要让人奏乐,自己亲自舞上一曲,这太让人兴奋了啊。
“杨浩,朕……朕很欣慰,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杨浩摇头:“官家,臣不敢居功,这最大的功劳自然是官家,还有康王殿下,正因为康王殿下横扫漠北,打的辽人闻风丧胆,臣才能和这辽人商谈,也正因为官家的信任,臣才能谈得此等结果,所以说,最大的功劳是官家和康王殿下的,当然,漠北的诸位将士也是有功劳的,臣的功劳其实是最小的啊。”
“你啊……哈哈……”赵佶开心的放声大笑了起来:“果真不愧是朕钦点的学士,高风亮节,不愧学士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