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徐柠像往常一样赶到出版社,但刚进院子,立刻就觉着气氛不对。
几人坐在那,一个个都苦着个脸,只吧嗒吧嗒的抽烟。
徐柠搬着凳子,坐到角落看书的姜晓雅旁边,小声道:“怎么都愁眉苦脸的?知道怎么回事吗?”
姜晓雅咬着笔杆,往那边瞥了眼,道:“刚才我爸去出版局汇报工作,回来就这样了。”
“什么事?”
“还能什么事,业绩不达标呗,又挨批评了。出版的那些书销量太低了,书店都不乐意收,就是听不进劝。”
出版社是有业绩指标的,最重要的是销量,其次是书籍质量。
在销量上,姜瑞他们这当然是不达标的,成立一年多,出版的书不少,但连一本销量过万册的都没,一直在亏损边缘。
说到底,还是出版社刚成立,根本没摸着门路呢,缺成功经验。
不过谁管你这些呢,业绩不好那就是不好。
那边姜瑞突然掐了烟,道:“都过来,开个会!”
几人就聚到了一桌。
徐柠拿着昨天的报纸继续看,耳朵却支楞着。
姜瑞他们那边很快提了一堆的想法,有的说改出版类型,有的说向其他出版社学习,总之大多都是正确的废话。
越说越没条理,气氛有些烦躁起来。
接着又谈出版社的财务危机,拿出的办法也只是砍业务,缩减出版书的量。
把那些销量不好的停版,那些一看就没什么销量的稿子全退了,要走少而精的路子。
说是少而精,其实就是没钱了,要重点保几个。
接着就是划定要停版的书单了,几人一边商量,一边在出版书单上划掉书名。
这事也不容易,谁也不愿意自己负责的书被删掉,桌上慢慢有了争吵声。
徐柠也跟着紧张起来,该不会划到自己那本书吧?
他凑过去,悄悄转到姜瑞背后一瞧,好家伙,第一个划掉的就是他的。
“叔!您不能这样啊。”
姜瑞扭脸看了眼,有些皱眉,道:“我们谈工作呢,不要过来捣乱。”
“您不是说要探索新方向吗?我这本才刚出版,不能还没开始就夭折吧。还有,之前说好的,销量不好我不要稿酬,这还划掉干嘛?”
几人纷纷看向姜瑞。
姜瑞想了想,说道:“之前这小子跟我说的,想按销量给稿酬,不到一千册不要稿酬。你们觉得呢,要不要留他这本?”
“要不就留着吧?”张枝江开口道。“反正也没给这小子稿酬呢,这本印刷量又少,要是销量不好再停呗。”
其他人也纷纷附议。
“那就再看看。”姜瑞在徐柠那本书旁边画了个问号。
徐柠松了口气,但又没完全松气,没心思看报了,就坐一边盯着。
等书单都确定了,姜瑞就让几人去着手安排,该停的停,该退的退。
气氛一时有些沉重,出版的书都是大家一个字一个字校对排版的,就这么撤了,说不心疼是假的。
可又没辙,今年上边再三的强调业绩,出版社运作艰难,就不是过舒坦日子的时候。
叮铃铃!
屋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姜瑞揉了揉脑门,对张枝江道:“老张,你去接电话。”
“哎!”张枝江应了一声,站起来去了屋里。
其他人各自忙自己的,徐柠也搬了个椅子到树荫下,去拿着报纸继续看。
“老姜!你快来。”
刚歇口气,屋里突然传来张枝江的急喊声。
姜瑞皱着眉头,匆匆过去了。
“书店打来的电话。”张枝江捂着话筒,小声说道。
“哪家书店的?书有问题?”
“书没问题。是百货公司对面那家书店的电话,要进书的,那本英语书!”
“嗯?”
“就小柠那本书啊,说是卖完了。”
姜瑞连忙接过话筒。
好一会才弄明白,原来不止是书卖完了这么简单。毕竟这家总共就送过去了十几本,这点销量还不至于人家专门打电话。
可书卖完之后,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一直有人去店里问那本书。今天上午更夸张,才开店没多久,就有七八个人去问了。
书店那边闹不清状况,但问的人太多,又不得不重视,只好打电话过来。一是订书,再有也是想打听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姜瑞当然也不清楚状况,一直到挂断电话,脑子依然是迷糊的。
“老张,你等会去一趟印刷厂,那本英语书再加印一批,就……两百册吧!”
“我一会就去。”张枝江点点头。
看这架势,书卖的还不错,那多印刷一些是应该的。
叮铃铃!
电话铃突然又响了,两人对视一眼,姜瑞接起了电话。
又是书店打来订书的!
还是一样的情况,书卖完了,但不断地有人去问。
挂断电话,姜瑞跟张枝江对视一眼,彻底懵了。
从出版社成立,他们就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回事?
“老张,我怎么觉着,这书要火呢?”
“我也这么觉着。”
“别等会了,你现在就去印刷厂。”
“哎!我现在就去。”
一上午时间,出版社的电话隔一段就响一次,都是要订书的。
到下午时,接到的订书量就已经到了四五百册。
开始还只有之前送书的那几家书店,到后来,连跟出版社没什么联系的书店也打电话来了。
这阵势,真是开了眼了。
出版社里,徐柠的那本书自然成了话题中心,不过,大家的心态有些扭不过来。
不科学啊!
这小子才十八,刚高中毕业!他写的书,怎么可能就火了呢?
尽管已经尽量高估了,但接下来的发展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第二天,打电话的书店剧增,订单量更是爆发式的增长,都是催书的。
问题是,这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