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历史的发展是一样的,裴寂想找李世民求情,不求能免罪但最少能留在长安,不过李世民这个皇帝并没有如他的愿。
被免了官、削了一半的食邑,甚至还没能留在长安只能返回故里蒲州。
裴寂走到这里基本上也就到头儿了,冯智彧知道他接下来会回到蒲州,再之后遇到静州山羌作乱,裴寂因为带着家僮大破山羌的缘故被李世民召回长安,不过却死在了路上。
带着家僮就平了叛乱这点儿有些扯,不过冯智彧却没有去纠结,反正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裴寂一走,河间郡王李孝恭填补了他所留下来的司空位置,不过李孝恭也知道李世民就是拿他来挡枪,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太高兴的动作了。
世家还在努力地提高盐价,但高州来的盐还在路上,暂时就只能听之任之了,所以冯智彧也就看着用羊毛纺线做了点儿护膝,送给了长孙无忌那几个有老寒腿的,别的也没做什么。
时间很快就到了上元节,冯智彧也算是圆了个心愿,因为他在来到大唐之后就一直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元宵节。
不过结果却很令他失望。
去年的蝗灾和旱灾影响还是太大了,导致百姓们还没有缓过神来,所以今年上元节并没有那种特别的热闹的感觉,就连那些灯笼基本上也都是官府挂的。
有那个声势,但却没有那种氛围。这是冯智彧的看法。
本来还想着是不是能靠着剽窃诗词装个比之类的,但是今年的这个上元节就算是出门儿都遇不上多少人,一年唯一一次不宵禁的日子也没能让百姓们提起在夜晚出门儿赏灯的兴趣。
上元节草草的过了,冯智彧也就淡了兴致,转而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就好像之前和长孙无忌说的那样,他已经给自己的未来制定了计划,但现在还没到计划开始的时候,不过却也好,他还有时间让自己的准备更加充裕一些。
首先第一步,他让王强等人跟着长孙无忌家的人去了铁匠坊。
他要制作一些东西,但按照这个时代的科技程度不说全无可能,但最起码要多费很多的功夫。
他有捷径,但是却不好让人知道,而王强一家子他是信得过的,于是就让王强等人去长孙家的产业里学习了几天。
然后事情就简单了,他耗费巨资从农机商店里兑换出来了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出来。
小到拖拉机,大到打农药用的农用飞机都有。
本来冯智彧汉担心这些东西的体积过大没有地方放,因此让人建造了一个挺大的库房,不过最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他能从农机商店直接兑换出零件来。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王强等人在经过长孙无忌家铁匠毫不保留的教导之后也算是养成了几个合格的铁匠,很快就造出来了冯智彧要求的东西。
东西是造出来了,不过却还缺少其他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冯智彧就让王强等人暂且把那些东西都收了起来。
这只是个先手准备工作罢了,剩下的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是最好得到的,所以现在还不着急。
“三公子,陛下让人来传话,召您入宫。”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自己人,因为别人没有用这个称呼的。
“知道了。”冯智彧只是应了一声但却并没有回头。
其实说到李世民,公子这个称呼的起源是什么,但是冯智彧知道李世民曾经用过这个自称。
不过和后世那公子的意思不同,李世民当初用公子这个自称的时候意思是国公之子,因为那时候还是隋朝,他还是唐国公李渊的儿子。
之前冯智彧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觉得郎君这个称呼不太习惯所以就让人换成了三公子,不过这称呼他用起来倒也没什么,毕竟他是耿国公冯盎的儿子。
洗掉了手上的脏污,冯智彧让冯大准备好了马车准备进宫。
他不知道李世民找他是为了什么,但一般来说只要是进宫那应该就是正事儿,如果是私事儿的话一般都是李世民倒霸上来找他,顺便蹭点儿他已经为数不多的茶叶。
现在冯智彧进宫的程序简单多了,只需要让守卫简单搜查一下没有带利器之类的东西就好了,只不过皇宫之内不能骑马驾车,马车还是要留在外面的。
在太监的带领下进了东宫,不过当他进了丽正殿之后就有些蒙圈。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柴绍都在,不过却少了魏徵。
“来了?坐。”李世民在看到冯智彧之后摆了摆手,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宫女上了茶水和点心。
“这么齐?发生什么事儿了吗?”冯智彧一边做下来一边问道。
虽然是在东宫的丽正殿,是李世民目前为止办公的场所,但看在场的人就知道这其实并不算是个正经的场合,反倒是更加偏向于私人一些。
在场的人可以说都是李世民的心腹,无一不是最为纯正的保皇派。
“你父亲已经让人回信了,十万斤盐已经进了江南运河,应该多则一旬少则五天就能抵达洛阳。”
“之前你一直说这盐的事儿很重要,但却又说不能把世家逼得太紧,今天都是自己人,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世民一边给冯智彧介绍这今天的事情,一边示意了一下长孙无忌。
宫女太监之类的都被屏退了,李世民这是让长孙无忌记录一下冯智彧说的办法。
“这么快?”冯智彧很诧异。
要知道年前才定下来这些事儿,而从长安到高州单程最少也要十天,更别说返程的时候还要带着十万斤盐,这个速度属实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太快了,快得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水平。
“朕让人直接用了马上飞递,返程的时候更是直接让各州县大开方便之门,能不快吗?”李世民白了一眼冯智彧。
马上飞递,这个词或许有些陌生,但若是换个说法怕是就有很多人明白了。
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