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到報案,有人墜樓身亡。”
“丁軍明帶人去現場檢查,發現這個死者朱玲居然也用手機錄下了自己跳樓的那一幕!”
“接著又過了一個月,又發生了同樣的自殺案件!”
“死者張大利同樣錄下了自己跳樓的那一幕!”
“丁軍明察覺到事情恐怕有點不對勁。”
“於是他想起兩個月前自殺的王陽,他媽媽當時非常不能接受王陽是自殺的結論,她認為王陽不可能自殺。”
“因為王陽早就買好了第二天要上映的電影票,說好帶她一起去看,並且王陽還網購了新的手辦,手辦是在王陽去世後的第三天到的。”
“王陽的媽媽一直質疑,一個想自殺的人,怎麼會又買電影票又網購呢?”
“於是丁軍明就將這三個案子併案一起調查,可是查了很久都沒發現什麼線索。”
“反倒是從之前的卷宗裡,意外的發現了幾起類似的自殺案件。”
“這些人都在臨死前錄下了自殺前的畫面,除了跳樓以外,還有吃藥自殺身亡的、上吊的、割腕的、更有甚者,甚至錄下了自焚的畫面!”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自殺結案的,但他們的家屬大部分都不認可這個結論。”
“不過因為有死者自己錄的視頻作為有利證據,他們也都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結論。”
“經過統計,丁軍明發現類似的自殺死亡人數,居然達到了28個!”
“那段日子,那個老傢伙幾乎天天泡在檔案室裡,查資料,看死者生前最後的影像,查這些死者的生活交集點。”
“可這些死者來自不同的年齡、家庭、社會地位,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交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