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二月初一。
长安城,太极宫,太极殿,大朝会。
这次的大朝会和之前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完全不一样。
不管是大唐的朝臣还是外来的使臣,都在静静等待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到来。
大唐的群臣基本都知道了,高昌国,基本要完了。
而各国使臣对接下来的要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只是在内心里祈祷,战火不要殃及到他们身上。
这其中也包括了刚刚成为突厥主导的薛延陀,一直幻想着代替吐蕃统一高原的吐谷浑等一些较大的势力。
别看他们时不时的回挑衅大唐一下,但他们心里都清楚,真的等到大唐要对他们主动出兵的时候,他们离灭国已经不远了。
在众人的等待中,大唐皇帝李世民昂首阔步走上了那个专属他的御座。稳稳的坐了下来。
待李世民坐稳后,一声多年不变的尖锐声音传了出来:“大朝会开始,众臣工觐见!”
李世民用他那虎目扫了一遍底下正在行礼的众人,用他那低沉的声音开口道:“众爱卿平身,今日可有人有本要奏?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宰相房玄龄出列说道。
“房爱卿所奏何事?此次大朝会,先解决藩属国问题。其余问题过后再提。”
李世民先交代了一声。
其实这句话就是说给各国使臣听得。
每次大朝会要谈论什么问题,皇帝和大臣早就商量好了。
只有那些小官小吏所提的芝麻蒜皮的小事,像什么长安县,万年县县令汇报一下工作啊;像什么给事中弹劾某某某了。这种小事才是没有商量的。
“启禀陛下,臣所说之事正是高句丽与百济之事。前去两国传旨的使臣如今已带着两国国主的请罪信回来了。”
房玄龄说道。
“呈上来!”
李世民回答道。
一位内侍快步走下高台,从宰相房玄龄手中,接过那两封请罪信。转身快步走上高台,呈给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接,而是用他那双虎目在各国使臣中来回扫视。
所有的藩国使臣没有一个敢接触李世民的目光,两头深深的低下。
扫视了一圈后,李世民直接对着内侍说道:“念!”
“伟大的大唐皇帝,天可汗。臣高句丽王高建武惶恐。”
“接到天可汗旨意,臣自当遵命。即刻停止对新罗的攻击。并向新罗善德女王道歉。”
“臣谨遵天可汗旨意,如果新罗不侵犯高句丽边境,高句丽不会再对新罗用兵。与邻国新罗,百济,和平发展,共同进步。”
“贞观十三年万国朝圣期间,臣高建武因与百济,新罗三国混战,没有前往圣朝拜见天可汗。臣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倍感惶恐。”
“待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进入和平共处阶段,臣高建武自当亲自前往圣城,向伟大的天可汗请罪。”
“罪臣,大唐辽东郡王,高句丽王高建武拜上。”
内侍用他们那一类人特有的尖锐的嗓音念完了高句丽王高建武的请罪信。又拿起百济王扶余璋的请罪信念了起来。
内容与高建武的请罪信一般无二。就像出自一个人的手中一般。
满篇都是华丽的请罪词,态度放的很低,很低。看似给足了大唐皇帝李世民面子,完全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行事。
但两篇请罪词都特别强调了两点。
第一,并不是高句丽和百济联合攻击新罗国,而是三国正在混战。
这一点,没有准确的消息,真假谁也不知道。
反正新罗也好,高句丽,百济也罢,所说的都是一面之词。
第二,在新罗不侵犯他们边境的情况下,不会再对新罗用兵。
但新罗有没有侵犯他们的边境,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两国在边境制造点冲突,太简单了。到时候怎么说都行。
就这一点,就足够说明高句丽王高建武和百济王扶余璋对大唐命令的阳奉阴违。
或许他们现在真的有那么和大唐对抗一下的想法。或者所谓的附属大唐可以,但你大唐皇帝的命令,在我们这个半岛上行不通。
两封请罪书里的意思,作为大唐之主的李世民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但是无所谓。李世民要的就是他们给面子就行。身为大唐之主。他也很明白,不管是高建武还是扶余璋,能这样识相的给他递上请罪书已经难能可贵了。
“诸位爱卿都听见了吗?”
“辽东郡王,高句丽王高建武,带方郡王,百济王扶余璋,已向朕,递上了请罪书。”
“表示严格按照朕的旨意做事。并表明待三国和平共处后,亲自来向朕请罪。”
“鉴于辽东郡王,高句丽王,高建武。带方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两人良好的认错态度。这件事朕觉得不在追究他们的责任了。”
“诸位爱卿可有不同意见?”
李世民最后总结完之后,问了底下群臣一句。
“陛下胸怀宽广,宽容无双,仁慈盖天下。臣等无异议。”
众臣齐声回道。
“新罗使臣金庾信上前回话。”
“新罗之围已解,你等还有何异议?”
李世民直接点了新罗使臣金庾信的大名。
“臣,新罗使臣金庾信代新罗善德女王谢陛下大恩。我新罗一国定当忠诚无大唐。跟着大唐帝国的脚步前进。”
金庾信出列躬身到底,回答道。
“平身,归列吧。”
“鸿胪寺可有高昌国的消息?”
李世民问道。
“启禀陛下,鸿胪寺得到的最新消息,高昌国国主麴文泰,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不仅没有奉旨进京,反而扣留了我大唐传旨的使臣。”
“此等行径如不加严惩,难以彰显我泱泱大唐的威严。”
主管外交事宜的鸿胪寺少卿莒国公唐俭出列说道。
听完唐俭的话,众藩国使臣心中不由的按探一声。果然,这次有国家要倒霉了。
不用想,这高昌一国很快就要从西域那块版图上消失了。
各国使臣,尤其是西域众小国,都在祈祷,此次大战可千万不要殃及到自己国家身上。
要是这次大唐皇帝要是派大军征讨高昌的话,顺路随便找个理由都能把他们的国家给灭了。
果然和他们想的一样,高高的御座上那位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国家生死的天可汗,说话了。
“既然高昌国国主麴文泰如此不识抬举,不仅明目张胆违背朕的旨意,还敢扣留我大唐的使臣。那么这个藩属国他就不要当了。”
“兵部听命。让安北都护府大都督侯君集备军。待粮草到位后,给朕一举拿下高昌国。”
李世民命令道。
“兵部领旨。”
兵部尚书李绩领命道。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所以在众藩国使臣面前也没有人会反驳什么。
这场戏本来就是做给各藩国使臣看的。
高昌国主麴文泰,就他现在的形势,李世民或者准确的说是李察,让他三更死,他绝对活不到五更。
至于侯君集的大军,那是只是掩饰疾风特战队的存在的。
等侯君集的大军到了,说不定只是去接受一个开着城门投降的高昌城吧。
其实所有人都误会麴文泰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特别仗势欺人,胆小怕事之人。
仗着自己是汉人,李世民对自己的厚待,为了彰显自己的高昌国在大唐眼中不同的地方,几次万国朝圣都没有去大唐。
这次大唐皇帝的旨意传来了,他误认为自己惹怒了大唐皇帝,李世民要把他骗到长安城里砍他的头。
他哪里敢去,惊恐之下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扣留了大唐使臣,拒绝了李世民的要求。直接将自己的高昌国送上了死路。
“不管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间的战事。还是高昌国的事情,到此结束。不需要再讨论了。”
最后皇帝李世民直接盖棺定论了。
“各国使臣,除了常驻大唐的使臣,其余人等勒令明天之前离开长安城。回去告诉你们的国主,谁敢帮高昌叛逆之徒麴文泰一丝一毫。朕等同他同为叛逆,朕一同伐之。”
“现在,你们都退去吧。”
李世民勒令各国使臣离开。剩下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属于大唐的大朝会。
李世民同大唐的百官正在太极殿大朝会上讨论着政事。
李察在他霸占的那个蜂窝煤炉店里带领着一支特战小队忙碌着给之前定货的国家装蜂窝煤炉呢。
“五千的,一万的,两万的。李察等人认真的清点着数字。既然收了人家的牛羊,战马了,那就要把人家的货物给备齐了。”
一车又一车的蜂窝煤炉被各国的使臣清点完,拉走。
今天的各国使臣都有点奇怪,太极殿里一声不吭,在李察这蜂窝煤炉店里更是一声不吭。
一个一个明明都很熟悉,却跟从来没见过面似的。
大家买这蜂窝煤炉的目的都心知肚明。谁还有空多说闲话。
第一时间把这些东西运到自己的国内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有办法把别人的这些东西能抢到自己国内那就更好了。
这个想法可不是只有一两个人有,而且几乎所有前来领取属于他们国家那一份蜂窝煤炉的各国使臣都有的想法。
一场由蜂窝煤炉引起的各国大混战,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而在这个时间,那座无比神秘的鬼谷里,又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