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小说导航 > 其他类型 > 带张彩照回明末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东西叫土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东西叫土豆(1 / 1)

笑了笑,赵国华道说道:“等回了城,我会和你们细说的。?w1w?w8.?8?11zw.”

于是大家不再问,只是带着队伍一边走一边看袋子,向城里走去。

顺通车行的管事刘光彩坐在马车上,看着车子一边走着的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穿黑蓝色军服的官军,不由得暗自惊讶。

心说:“我的妈呀,原来找自己运货的这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就是这支队伍的头,想不到他才这么年轻就统领了这么多的人马,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怪不得在福州的时候海防游击郑之龙和他两个兄弟会来送行。人家这是门当户对啊。不,是旗鼓相当才对。”

想到这,他又仔细看了这支军队的士兵,现队伍里基本没有老弱病残的,清一色都是二三十岁的壮汉,身体健壮,四肢有力,每个人穿的都是布鞋,走起路来“夸夸”作响,而且除了走路的声音,没有说话的声音,队伍整齐,肃静,显着一股无形的杀气。

“好兵。真是好兵,恐怕当年的戚家军就是这样的吧。”刘光彩心里暗自赞叹着。

进了麻城县,赵国华指挥着士兵们把麻袋扛到一间空房子里。

看着这些精壮的士兵,刘光彩心说:“总算到了,但愿这位将军不会扣我们的运费,如果他实在要扣的话,自己一个小老百姓,也就认了,俗话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谁叫人家是将军呢。”

不一会就搬完了。赵国华问道:“刘管事,你们是要银子还是银票?”

想了想,刘光彩说道:“三百两银子,其余的用银票吧。”

“好。我马上拿来给你。”赵国华说着,就走进了一间有士兵站在门两边的房子里。

很快,他就出来了,身边跟了一个人,赵国华把三百连银子交到刘光彩手中,又把一叠银票递到刘光彩手里,说道:“刘管事你数数。”

刘光彩数了数银票,现多出了两张一百两的。又数了两遍,还是一样的结果

“将军。您数多了两张一百两的。”刘光彩说道

笑着看着他,赵国华说道:“我没数错,你们一路上尽心尽力,我很满意,这二百两是赏你们的。”

“感谢将军!感谢将军!”刘光彩说着,跪倒在地,对着赵国华磕起头来。

赵国华把他拉了起来,笑着道:“刘管事,我做事的原则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对得起我,我就对得起你,你们做事认真负责,这点银子是你们该得的。”

听了这话,刘光彩心里热乎乎的,他感激的说道:“这位将军,小人祝你多打胜仗,公候万代。”

“好好好,那就借你吉言了。”说完,赵国华哈哈大笑起来。

走出了几步,刘光彩又折了回来,躬身道:“小人斗胆敢问将军的尊姓大名和贵部的名称。”

“这是我们的都督赵国华,我军名称是大明忠义护**。”赵国华身边的吕清笑着道。

“都督赵国华!大明忠义护**!都督赵国华!大明忠义护**!”刘光彩连着念了两遍,这才躬身长长一揖,然后转身走了。

拉回了番薯等农作物,赵国华便开始考虑种植的事了,现在是崇祯十年十二月,必须赶快把地整理出来,到了三四月份才可以下地种植。

考虑到新的作物百姓一下子不会接受,而且产量自己也拿不准,毕竟这不是几百年后的番薯马铃薯和玉米。因此他决定先搞一万亩地出来做试验,待明年有了产量,出了效益,推广起来就容易多了。

考虑好了,赵国华就开始找地方种植了。水肥充足的田土种一部分,贫瘠的田土种一部分,山区的旱地种一部分。这样,便于摸清各种田土的产量。

“都督,我们来看那新奇的粮种了。”刘希尧、马守应等一大班人呼啦啦的涌了进来。

见大家涌进来,赵国华知道他们是要看番薯等农作物,于是便领着他们出了房间,来到了堆放番薯等农作物的房子里,每样打开了一袋,从口袋里拿出了番薯、马铃薯和玉米让大家看。

“这是什么东西?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程冲拿着个番薯说道,边说边翻来覆去的仔细看。

刘希尧拿着玉米,大睁着眼睛看了好一会,也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便问道:“都督,这东西是什么?”

“这东西叫玉米。”赵国华说道

贺一龙拿着个马铃薯说道:“这东西说圆不圆,说方又不方,叫什么名字?”

笑了笑,赵国华道:“这东西叫土豆,因为长的有点像马脖子里挂着的铃铛,所以又叫马铃薯。”

“都督,那个大个的又叫什么?”马守应指着程冲手里的番薯问道。

赵国华道:“那叫番薯,又叫地瓜。”

“番薯、马铃薯、玉米,这三样作物,我活到四十来岁了,才第一次见过,不知都督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贺一龙说道。

笑着看了看他,赵国华说道:“我在海外生活了二十来年,这些东西早就见惯了,也吃得多了。”

“都督在海外生活了二十来年?是真的吗?”马守应不相信的问道。

赵国华知道,又得上道具了,于是说道:“我知道你们不相信,好吧我就让你们看看我在海外生活时留下的图片吧。你们在这里等一下。”说完他就回了旁边的都督府,从床下拿出了那些照片,招唤大家进来看。

“这城市,这道路,这房子,真是太美了,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地方……”吕清感叹道

贺一龙说道:“咱老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享福都来不及,还造个屁的反。”

“是呀,你看这些男女老幼,笑的那个甜。我刘希尧这辈子还没有这么笑过呢。”刘希尧羡慕的说道。

王虎不解的问道:“都督,你在这样的神仙一样的地方生活,为何还要回来呢”

叹了口气,赵国华说道:“我是个孤儿,自幼就由师傅带到了海外,那里的生活虽然富足而安定,但是那里终非我的故国,偶然从一个去到那里的洋夷说了大明现在的惨状,所以我就和师傅师弟回来了,到了大明,师傅和师弟先后病死了,现在就只剩下我了。”

“原来如此。”陈大山说道。

吕清笑着问道“都督,既然你知道这些东西,那么也知道他们的产量吧,不知这些东西产量如何?”

想了一下,赵国华问道:“吕参谋长,你读过的书多,你知道不知道大明的粮食产量大概是多少?”

回忆了一阵,吕清说道:“记得我看过一些资料,大明代的耕作水平,生产经验比宋元更为丰富,粮食亩产也比宋元有所提高。1、北方的粮食亩产,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o36石增产5.4%,南方的粮食亩产,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麦亩产2石,合起来是亩产”

(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听了吕清说的数字,换算了一下,赵国华说道:“这些东西在海外的亩产量极大,番薯亩产在四十石……”

“多少?四十石?”听了这数字,贺一龙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

其他人听了这个数字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赵国华,看他是否说错了。

“对。就是四十石,我没说错。”赵国华笑着道。

“天哪,这产量,太他娘的吓人了。”贺一龙喃喃道。

赵国华说道:“在大明没有那么好的水肥条件,但是,二十石是应该有的。

拿起一个马铃薯来,赵国华又说道:“这东西的产量虽然没有番薯那么多,但是亩产也可以达到三十石,在大明可以达到十二石是没问题的。”说到这里,他拿起一个玉米棒子来又说道:“这个东西的产量虽然没有番薯和马铃薯那么多,但是也可以达到亩产五石,而且此物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只要长的出草来,这东西就可以长。”

“都督,这些作物口味如何?”马守应问道。大家也在等赵国华回答。毕竟一种作物如果只是产量高而口味差,那么吃的人也是不多的,既不好吃也不好卖,种出来就没意思了。

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大家,赵国华说道:“这些东西口味还不错,既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当粮食,而且牛马猪羊鸡鹅都喜欢吃,牲畜吃了还长膘。”

“太好了,既然这三种东西如此好,我们就多种一些。这样,来年人和牲畜都不愁吃了”贺一龙高兴的笑着道。

“对,是要多种一些,我家里那几个小子吃的老子都怕了,等种出了番薯,老子每天让他们每人早上吃一盆番薯,晚上吃一盆马铃薯撑死他们。”刘希尧笑着说道。

最新小说: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八零好福妻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谍海偷天 九零福运小俏媳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