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年间,岑文本下了朝多半都在山亭避暑。
一日午时,刚睡醒,忽听得有人在山亭院门外敲门。
药童报告说,是上清童子元宝求见。
岑文本平素喜欢道教,一听是道士求见,就急忙束带让他进来。
进来的居然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小道士,仪态气质超凡脱俗,真可谓仙风道骨,衣服也与众不同。
戴浅青色圆角道士帽,披浅青色圆角帔,穿青色圆头鞋。
小道士的衣服轻细如雾,有名的齐绔鲁缟也不能与它相比。
岑文本和他说话。
他便说:“我是上清童子,从汉朝时就修成正果。本来生于吴地,修得不凝滞之道之后,就被吴王送进京城,见到汉帝。汉帝有私心,阻塞教化,困惑不解的都求教于我。我尝与方圆走下去,全能够通畅。所以自文武二帝,直到哀帝,都喜欢我。王莽作乱,我才到了外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从汉成帝时起,我就开始讨厌人间了,就尸解而去,或秦地或楚地,不一定在哪落脚。听说你好道教,所以来拜见你。”
岑文本向道士问些汉魏齐梁之间君王社稷的事,道士有问必答,对答如流,事事都像他亲眼见过。
他对岑文本说,史传之中,受委屈被冤枉了的以及虚有个好名声其实并不好的很多。
岑文本说:“人的穿戴为什么不同呢?”
道士回答说:“道就在方圆之中。我的外形是圆的,但是心是方正的。这是相时的准则呀!”
岑文本又问:“你身上穿的衣服都很轻细,是什么地方出产的?”
道士回答说:“这是上清五铢服。”
岑文本又问:“听说六铢服是天上人穿的衣服,它和五铢服有什么不同?”
道士回答说:“更轻细的就是五铢服。”
他们谈着谈着,不觉很快谈到日晚,道士就告别回去了。
他刚出门就忽然不见了,岑文本便知道他不是个平常人。
每次下朝,岑文本都让人等候那道士,道士一来,他们就谈论个没完没了。
后来又让人暗中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
结果是他出山亭门,往东走不几步,在墙下就眼睁睁地不见了。
岑文本让人就地挖掘,挖三尺挖到一个古坟墓。
墓中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枚古钱。
岑文本顿然大悟。“上清童子”是“青铜”的意思;名“元宝”是钱上的字;“外圆心方”是钱的形状;青衣就铜衣;“五铢”服也是钱上的文字;“汉时生于吴”是汉朝在吴王那里铸了五铢一枚的钱。
岑文本虽然知道这些,但他自己的钱财还是越来越多,官做到中书令。
十年之后,忽然失去了那枚古钱,岑文本便死了。
【原文】唐贞观中,岑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时,寤初觉,忽有扣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素慕道,束带命入。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异。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用帔,履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雾,非齐绔鲁缟之比。文本与语。乃曰:“仆上清童子,自汉朝而果成。本生于吴,已得不凝滞之道,遂为吴王进入,见汉帝。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仆尝与方圆行下,皆得通畅。由是自著(明抄本无“著”字,当下文为句),文、武二帝,迄至哀帝,皆相眷。王莽作乱,方出外方,所至皆沐人怜爱。自汉成帝时,遂厌人间,乃尸解而去。或秦或楚,不常厥居。闻公好道,故此相谒耳。”文本诘以汉魏齐梁间君王社稷之事,了了如目睹。因言史传间,屈者虚者亦甚多。文本曰:“吾人冠帔,何制度之异?”对曰:“夫道在于方圆之中,仆外服圆而心方正,相时之仪也。”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细者则五铢也。”谈论不觉日晚,乃别去。才出门而忽不见。文本知是异人。乃每下朝,即令伺之,到则话论移时。后令人潜送,诣其所止。出山亭门,东行数步,于院墙下瞥然而没。文本命工力掘之,三尺至一古墓。墓中无余物,惟得古钱一枚。文本方悟,上青童子是青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汉时生于吴,是汉朝铸五铢钱子吴王也。文本虽知之,而钱帛日盛,至中书令。十年,忽失古钱所在,文本遂薨。(出《传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