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我们的好班主任陈明廉(4)
(159)名垂千古留精神
一直到了后来,我方才逐渐地知道,陈明廉老师并不是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人,而是出身于合浦当地一个家财万贯的地主家庭。可是,还在未进行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时,他便同其贞大姐一样,考上了当时在桂林的广西革命大学读书去了。
但是,在平日里,我总是常常看见他却对于那些出身于贫穷家庭里的学生,特别带有一种富于同情和关爱之心。
当时,在我们班上有不少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有许多是困难到了连学费都交不起的。可是,家在墟镇上的一些同学的条件,就总要比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要相对地好一点。
但是,在平时陈老师对他们这些墟镇上的同学要求却要严格一些。可是,对于那些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在态度上来说,就显得要和蔼许多了。
我记得,当时他一旦接任我们班的班主任以后,就首先了解到了阙素兰同学刚刚因为父亲去世的不幸消息。而在学校开学后,又仍然还不见她来校上课。于是,他就发动班团干写信给她,甚至前往家里进行动员,争取她能来校继续完成最后一年初中阶段的学业。
一直到阙素兰同学到来学校以后,当他知道她是因为父亲去世,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再也无能力继续去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因此,他便从学习、思想、生活等多方面去关怀和鼓励她,并评给助学金帮助她解决部分生活等方面困难。
一直到了中考过后,当阙素兰同学已经被玉林师范所录取。但是,她却错误地与同时考上了高中的熊福廷同学对换了学校……
后来,陈明廉老师曾经和我多次说到过,当时是他亲自给阙素兰同学改填报师范志愿的。
要知道,因为考虑到读师范的一切费用都全部由国家包了。这对于一个毫无生活来源的阙素兰同学来说,能够快一点毕业出来参加工作,这也便是当时她最好的一种选择了。
后来,阙素兰同学在回忆往事中曾经这样说到过:
“班主任陈明廉老师在我到博中读书以后,还寄过十元钱帮助我读书……”
可见,陈明廉老师他对家庭困难的一些特困生,是何等地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
虽然,陈明廉老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我们还一直还在惦念着他,还在不时地想起他当年对我们是多么关怀和爱护……
一直到了今天,想起应该为他写点什么的时候,似乎还得要再像学生时代所写的作文那样,首先得要交给他阅看过后,并且要在上面签上一个大大的“阅”字。
因为,我担心恐怕写得不好,或者写错了,让他会不高兴……
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不少当年《文学》课文中的唐诗宋词及一些古文,同学们都还能流畅地背诵几句。这便与当年同学们进行刻苦用功学习,以及陈明廉老师的辛勤教导是截然分不开的。
为了在晚年能让同学们朗诵、回味那些当年在初中阶段所学过诗词,以缅怀故去的陈明廉班主任和昔日的一些好同窗。于是,我们经多方寻找,录得部分五十年前所学过的唐宋诗词,并刊登在聚会纪念册《金色年华》一书中,供同学们重读朗诵。
在休闲时候,也可以教教儿孙晚辈背诵一番,以乐天年,定会别具一番风味的。因此,每逢大家看了这些当年学习过的唐诗宋词及一些古文,都还一样非常喜欢。
当我每次看到《金色年华》的纪念册中,他和阙素兰、熊福坤三人合照的相片时,我便情不自禁地萌发出对他的一种敬意和思念:
“班主任,你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后来,十四班王文辉同学,在《金色年华》一书所写的《往事回忆》中,也曾这样真诚地去描写过他:
“……初三担任班主任的是陈明廉老师,他曾上过我们的语文和历史。平时,由于他是讲白话,改学讲新民话还不大自然。
“但是,他每次上课讲得特别卖力,有时汗水从鼻尖上冒出来,便从裤袋中掏出一块手帕把汗水抹干后又继续上课。
“他讲的课生动形象,板书独具一格,喜欢用直行书写。有一套抓毕业班复习工作的经验。我们大家都很听他的话,因而中考成绩比十五班还好,这和他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然分不开的。
“听说,他已经去世,但他的音容像貌,还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我记得,那时他正好在教室后面的小房间住,同学中有什么问题常叫到房间细谈,能得到及时解决……”
十五班的熊福廷同学,在《金色年华》一书所写的《颂恩师》中,对他这样赞扬道:
“文学恩师陈明廉,讲课生动琅琅谈;
批改作文花脑汁,学生长智心里甜。”
……
正是:
贫困学生特关心,爱生如子够真情;
缅怀故去好主任,名垂千古留精神。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细看下章。